百年孤独读后感|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

百年孤独读后感

有这样一句话:“要不读书 , 要不旅行 ,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想我的暑假就是这样充满意义 。一放假我就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 用了二十几天去了国内外三个地方 , 美丽风景 , 动人旋律 , 畅所欲言 , 说不出每次旅行的意义 , 却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

加西亚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让我有些懵懂 , 也许是第一遍阅读的缘故 。

它到底想表现什么?作者因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 那这本书的内涵应该很深刻 , 它到底是什么?一个家族兴衰的过程及结束的原因?还是告诉读者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无法逃避?抑或是拉丁美洲一个世纪的真实再现?布恩地亚家族延续了100多年 , 但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独中 , 并在其中终其一生 。虽然布恩地亚家族历经六世 , 也有过繁华与鼎盛 , 但自始自终没有人能逃离孤独 。每一个灵魂都在孤独中游荡 , 家庭成员中没有情感 , 没有交流 , 没有沟通与理解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 , 没有人关心他人 , 没有人关心身外的世界 。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忙碌着 , 却不知道为何忙碌 。他们在忙碌中体味孤独 , 甚至享受孤独 , 最后在孤独中离开这个世界 。

虽然是初读这本书 , 虽然书中情节琐碎 , 故事亦魔亦幻 , 亦真亦虚 , 虽然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小说的脉搏 , 不能很好地领悟它的宗旨 , 但还是感受到了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之魂 , 这也应该是书中马贡多小镇的孤独 , 是哥伦比亚的孤独 , 是拉丁美洲的孤独 。读着它 , 总是不由自主想起《红楼梦》 , 想起它的繁华、热闹 , 但这繁华、热闹的背后是否也有孤独在叹息?林黛玉清高寡合的孤寂 , 贾宝玉享尽荣华的孤寂 , 薛宝钗圆滑于世故的孤寂 , 贾元春表面荣华、内心卑贱的孤寂 , 王熙凤两面三刀的孤寂 , 贾氏家族表面兴盛、实则腐朽的无奈 , 不都是真实地存在着吗?不同的着作 , 不同的故事 , 不同的国情 , 却有着同样的灵魂——孤独 。也许孤独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与生俱来的 , 是永远无法走出的 。

似乎有些明白了 , 也许这本书能成为世界名着的原因就是它把握住了人性中固有的、却又常为我们所忽视的一种内在情感 。人属于社会 , 有群体性;人又是独立的个体 , 孤独是存在于灵魂深处的 , 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 它可以让我们冷静 , 善思 , 让我们浮躁的心有一份清凉 。()尤其是现代人 ,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更应该学会享受孤独 , 利用孤独 。只是布恩地亚家族的孤独是可怕的 , 因为它放大了孤独在人性中的分量 。它的孤独折射出民族的孤独 , 地区的孤独 。它的孤独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人为痕迹的 , 那是特定时期拉丁美洲的孤独 , 是有害的 , 是令我们忧虑的 。是人们 , 尤其是给它造成孤独的国家、政治家们应该关注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