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三传|巨人三传读后感
《巨人三传》由《贝多芬传》、《弥盖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个独立的人物传记组成 。作者罗曼·罗兰通过三位来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的伟大天才的传记来探讨他们共同的伟大之处 。作者着力刻画三位天才为了艺术、为了美而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跟着他们走罢,跟着那些散在各个国家各个时代,孤独奋斗的人走罢 。让我们来摧毁时期的阻隔使英雄的种族再生 。”
罗曼·罗兰总是在每位巨人出场之前先要“赘述”下他们的影响,他们的伟大 。翻开《托尔斯泰传》第一页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位伟人的风采 。“俄罗斯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们这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 。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抚慰青年的心魂 。”作者甚至用“我们绝对不像今日底批评家般说:‘有两个托尔斯泰,一是转变以前的,一是转变以后的;一是好的,一是坏的 。’对于我们,只有一个托尔斯泰,我们受他整个 。因为我们本能地感到在这样的心魂中,一切都有立场,一切都有关连 。”这样的话来表达对托尔斯泰的尊敬 。
出生于贵族家庭的托尔斯泰却有着“荒漠的青年时期”,他甚至不懂得失去母亲的痛楚,更不用说生活的艰辛 。但是优良的出身却没有让托尔斯泰享受到教育的优良 。“他瞧不起大学教育,不愿作正当的历史研究,为了思想底狂妄被学校处罚 。”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他接受了启蒙思想 。
俄罗斯末代的封建贵族的腐弱,让托尔斯泰选择了逃避,他遁入军队中,“脱于尘俗” 。一八五三年十一月,俄罗斯向土耳其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托尔斯泰奉调参战,残酷的战争让托尔斯泰的热情逐渐被消磨 。托尔斯泰渐渐认识到人性的骄傲和恐惧 。恐怖的经历让托尔斯泰对生活由了清醒的认识人是多么的卑微和渺小,人性善良深处又是多么的崇高和伟大 。
当退伍后在去巴黎旅行的途中目睹刽子手在断头台行刑,他的心碎了,他对现实的合理充满怀疑 。他动摇了……唯有婚姻才能让托尔斯泰幽寂的心灵得到抚慰 。《战争和和平》《安娜小史》等“巨著威临十九世纪全部小说界底” 。
他站在波涛汹涌的人间,宁静地鼓动着并震慑着狂风暴雨 。一颗最崇高的灵魂矗立着 。
托尔斯泰在想着俄国的前途和命运,“他在小说中却描述着万千生灵的渺小与伟大,描述他们的痛苦和他们在痛苦中得到的和谐” 。但是思想者却是孤独的,孤独于自己的苦恼,苦恼于自己的孤独 。优越的出身和与生俱来的财富让他在众多的渺小、贫困、孱弱的灵魂里羞愧难安 。启蒙者疾呼“人人生而平等”,但是自己却在不平等的上游自得的活着,难道自己要推翻自己?()青年时,企图改善农民的生活,因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而失败,让他的同情之心被无情地抑制,他呼喊,但音囚四壁 。贵族的放荡,农民的猜疑都不是托尔斯泰所要的 。托尔斯泰没有贝多芬的肉体折磨,却有着比贝多芬更加痛苦的精神折磨,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折磨和悲痛,但托尔斯泰并没有放弃,一颗痛斥社会弊端,一颗为困窘的人们指引出路,一颗为黎明点燃豁亮,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仍跳着,他用《复活》等巨著告诫世人 。他不停地挣扎……但是世俗也许不是托尔斯泰所能触碰的,终于他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并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 。最后,他在自己幽静的农庄里也待不下去了,耄耋之年,他选择了出走,一代巨人抱着对社会的无比期望和空寂病死于火车小站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