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味道|读济南的味道有感笔记( 二 )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凤诰着两句诗是咏济南的诗章中最殊胜的诗眼,当年由山东巡抚、大书法家铁保书写刻在条石上,嵌于大明湖边的铁工祠西园门侧 。济南风光好,二济南人的自豪感全被此诗说尽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处不是仙境,仙境在何处?河柳湖山,写的是济南,更是大明湖 。”这是作家原野在《晨游大明湖》笔下的大明湖,“这是早上五点半,轻纱般的白雾在湖上漂移,好似幕帘,拉开露一方美景,旋即合上,告诉你对美要珍惜 。在白雾消散处,荷花宛似仙子坐在圆圈的荷叶降临水面 。她们下凡的通道当然是那片柔曼的白雾 。人说菩萨打坐就坐在荷花上,实在因为荷花太美,如同一座玲珑宝龛 。而露珠凝立荷叶之上,立得滚圆 。莲茎高高举起欲开又拢的红莲,让人忍不住想在这里的石桥栏杆上题一句诗:此处有仙境 。”我有幸住在大明湖的附近,也看到过此景,但我却写不出来,作家那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驾驭语言的能力,心中流淌的情感都值得我学习 。

济南有三大名胜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 。我在书中品赏了趵突泉、大明湖,让我们在济南作家朱文兴写的《远近高低看舜山》去游览千佛山 。“济南的老城在历下区,老城的南门外有千佛山,古称历山,历下因此得名 。此山也叫舜山,相传大舜曾耕种于山下 。这山虽然海报只有285米,但很有灵气 。远看,近看,仰看,俯看,各有各的韵味;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致 。”“我也喜欢晴天爬到半山腰,近看千佛山 。从北麓进山后,在秦琼拴马的唐槐母子树前留个影,到唐槐亭中吹个野风歇歇脚,沿西侧的盘山道拾级而上,穿过‘齐烟九点’牌坊继续向上,眼前云雾缭绕,山势陡峭,书有‘云径禅美’四字的牌坊的背后,一座姜黄色墙壁的寺庙坐落咋山崖的阴侧 。穿过这个牌坊,爬上最后几级台阶,就进入了佛门圣地——兴国禅寺的西门 。”但是我更欣赏作家王开岭写的《柳泉人烟》一文中,引用刘鹗写的《老残游记》中的情景:“面对千佛山,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女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正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 。”

我想引用作家王景科写的《千年历下梦》中化用诗人贺敬之的诗句表达我对历下区山水的感受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是济南的历山与泉水,云中的佛啊雾中的仙,佛姿仙态泉城的山 。”

济南的味道是厚重的 。品济南不得不穿越济南的历史和人文 。作家农人在《济南的味道》写道 。“且不说这座成池的历史长河中如鲍叔牙、闵子骞、扁鹊、曹操、秦琼、曾巩、赵孟頫、铁铉、边贡、李攀龙、王世贞、丁宝祯、刘鹗、季羡林等一个个明星巨擘给济南留下的一笔财富 。单说中国文学史,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了辛弃疾和李清照这‘二安’居士,那么宋词‘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和‘人比黄花瘦’的婉约到底逊色多少呢?如果没有了张养浩,在元曲的体裁中还会另有其人喊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深埋在封建史上历代老百姓心中的绝唱吗?如果没有了老舍,近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史天平上的砝码会不会轻了许多?这是济南的骄傲,但我更觉得更是济南的乡愁 。”作为济南人,我为他们创造的历史自豪,更敬佩为保护这些文化古迹的人做出的努力 。作家朱春娃写的《路,一条有故事的路》,写出了泉城路的变迁 。它是“一条有故事的路,一条在穿越中书写故事、讲述故事、收藏故事的路 。”折射出济南的变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