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且听风吟读后感


文/明小天

《且听风吟》 , 一本把村上春树从酒吧老板引向作家的一枚指向牌 , 或许早已经突破了它文学的意义 , 它像是给我们一种泉水流过肌肤的光滑和清冽 , 让人感觉这不仅是一本书 , 更是一种对情感的真实表达 。


从头到尾 , 村上春树都在都在渲染一种真实和虚构的模糊感 。他用大量笔墨描写真实的哈特费尔德和《火星的井》;然后又用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村上式”的井 , 于是 , 读者都无一例外的掉入了他预设的井里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表达什么 ,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 , 村上春树太过理性 。但他的理性又不是单纯的理性 , 他的理性里包含着感性 , 他懂的深刻把握 , 就像拳头里攥着一把嫩芽 , 村上在很认真的保护着这份他独有的特点 。以至于他在《且听风吟》里写道:“从事写文章这一作业 , 首先要确认自己和周遭事物之间的距离 , 所需要的不是感性 , 而是尺度 。”

喜欢这句充满理性的话 。或许村上春树想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观点 , 然后让我们带着理性读这本书——一本充满虚构的书 。


于是 , 他开始了自己的幻想之旅 。他的朋友们太过奇特 , 比如类似愤青的“鼠”;对“我”关爱有加的中国调酒师师杰 , 甚至是与“我”偶遇 , 向我借CD的女孩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个人随感 , 或者用另一种语言来描述 , 是孤独感 , 以至于有人从里面找到了九个孤独的镜头 。但我更注重村上春树对现实的描述 。他也似乎在对现实进行着简单的批判 , 他的批判不刺耳 , 更清新 , 如果说托尔斯泰的批判是白兰地 , 那村上春树的批判则是葡萄酒 。他阐述自己的价值观和金钱观 , 但他往往点到为止 。

他批判的载体被放在了一个叫“鼠”的人身上 , 这也是我在里面最喜欢的角色 。喜欢“鼠”这个角色 , 倒不是因为他愤青 , 他直爽 , 而是因为他有钱 , 然后他还能那么愤青 , 那么直爽 。他说 , “什么有钱人 , 统统是王八蛋” 。你想想 , 他那么有钱 , 却又因为有钱而看不起自己 , 当着“我”的面讽刺自己说自己是“王八蛋” 。当然 , 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富人对穷人的愧疚感 , 或是富人的另一种炫耀方式——毕竟我们不懂富人的思想 。


除非村上春树 , 否则我们谁也无法探求这本书究竟是要表达什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