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三部曲|育人三部曲读书笔记
开学初 , 学校下发了本学期的必读书本《育人三部曲》 。“比砖头还厚 , 封面样式平凡 , 估计又是一本枯燥的纯理论书籍 。”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
某个周末的早晨 , 闲来无事 , 我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开始翻阅 , 一页 , 两页……第30页 , 60页……作者的文笔犹如魔法中的魔杖一般将我深深吸引 。终于明白 , 为什么几十年过去了 , 《育人三部曲》依然魅力四射 。它的魅力源于它不是枯燥的教育书 , 它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我们很多教师都在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那里有“幻想角”、“童话室”……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有趣、不可思议;那里有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热爱学习的学生;那里有不管出现在校园的什么地方 , 总会被一群孩子主动围上前的校长 和老师……
对比我们现在的校园和课堂 , 学生学习的地方是那么的狭隘;学习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是在完成一项任务;学生们期盼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许多老师追随着“立规矩 , 收骨头”的陈旧教育理念 , 对学生严加管教 , 使学生们害怕 , 课余时间看到老师甚至会逃跑 , 等等 。
在《育人三部曲》中 , 苏霍姆林斯基突破了这些传统的刻板教育模式 。他坚信人的正确认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 , 因此他设计各种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实践活动 , 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经历磨练 , 增长才干 , 得到体验 , 而不是只靠片面的灌输 。
他相信孩子、信任孩子 , 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可贵的积极因素 , 通过发扬这些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 。他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积极因素 , 并且善于培养这种积极因素 。
他热情鼓励孩子树立自信 , 把这种自信看做克服困难、挫折 , 抵御不良诱惑的强大动力 。
他对孩子充满爱 ,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他也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培育孩子的爱心 。
他不仅要求自己成为一个教导者 , 而且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 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 , 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师 , 而只有这样 , 孩子才会把一切告诉他 。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教育需要智慧 , 教师需要思考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 , 我将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 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