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读后感1000字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军事巨著,其深邃的战争理论、精准的战略眼光以及无可挑剔的战术运用,让多少战争神话上演,使多少不世名将诞生!读来荡气回肠,发人深省 。禁不住总结了一下心中的感受:
一宏,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孙子站在人类的生死存亡高度来定义战争,宏观大义,发人深省,可见孙子是深恶战争的,但又深知只有用战争的形式才能真正阻止战争,故其修兵书绝非是赞成战争 。
二略,孙子言略归于形势虚实之道,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 。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算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行,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
可见孙子反复强调创造性和变化性的重要性,他指出战争要创造出战略上的优势而使敌虚,反复变化自己的用兵使之实 。从后代无数百站百胜的名将的用兵来看,创造不存在的优势和飘忽不定的用兵正是他们的取胜之道 。
三计,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扶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孙子毫不避讳的提出战争就是耍诈,这与春秋时期堂堂之鼓,阵阵之旗,兵对兵将对将兵车对兵车的战争形式背道而驰,却引领了之后数千年的中外战争 。
四谋,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孙子深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道理,故提出战争最终目的是使敌人不与我为敌,使想法不和者同我想法而已,能用别的办法达到这个目的就最好不要用战争 。多么先进的军事思想啊,历史的长河中不就挂满了那么多因谋而息的战例吗?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