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 贪小便宜惹大麻烦,多人购买二手车遭胁迫


买车 贪小便宜惹大麻烦,多人购买二手车遭胁迫

来源:新民晚报
二手车交易市场鱼龙混杂 , 网络平台上的二手车成色新、价格低 , 消费者自以为捡了个便宜 , 没想到却掉进不法分子挖好的陷阱里 。 近日 , 经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 嘉定区人民法院以强迫交易罪判处成某某、张某某等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二年不等 , 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至二万元不等 。
【买车|贪小便宜惹大麻烦,多人购买二手车遭胁迫】图源IC
惨遭胁迫的购车经历
2018年6月的一天 , 杨先生在二手车手机APP上看中一辆报价略低、成色较新的某品牌SUV二手车 , 通过网上的预留电话 , 他与卖方取得联络 , 并约定了实地看车 。 之后的一天 , 杨先生与妻子特地从安徽来到嘉定区江桥镇某二手车交易市场 , 一位小伙子接待他们看了那辆网上相中的SUV二手车 , 并最终以42000元谈妥了车价 。 随后 , 小伙子带着杨先生夫妻来到一间办公室 , 与经理张某某签定了购车合同并付款42000元 。
然而 , 正当杨先生准备给汽车过户时 , 却被告知该车辆存在多次车贷的现象 , 还需要缴纳8万元左右贷款 , 方能成功过户 。 杨先生一听就不乐意了 , 直接要求张经理退还其购车款 。 这时 , 10多名男子一下子围住了杨先生夫妻 , 张经理提出让杨先生加钱购买其他车辆 。 本来杨先生是不愿意的 , 但由于对方人多势众 , 而且妻子也在现场 , 只能无奈妥协 。 后来 , 张经理又带杨先生看了其他车 , 每辆车都要加钱 , 最后杨先生又加价2000元选了一辆白色小轿车 。 “我们因为害怕所以购买了白色小轿车 , 在开车回去的路上 , 这辆小轿车一直冒烟 , 基本就快报废了 。 后来我就和老公商量把这辆车以几千元的价格卖给了一家修理厂 。 ”杨先生妻子回忆道 。
异地购车被害人居多
遇到杨先生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 他们也都曾在异地被胁迫购买二手车辆 。 本案中 , 大多数的被害人都是异地购车 , 犯罪分子通过在网上发布虚假的价格低、成色新的二手机动车信息 , 诱使十余名被害人从外地赶到上海现场看车 。 一般来说异地购车者都是图便宜来的 , 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被害人的这种心理 , 把人吸引到这里来 。 当被害人到交易市场签订合同后 , 犯罪分子再设置重重阻碍 , 迫使被害人损失部分定金或购入车况较差的车辆 。 通常情况下 , 异地购车者被骗后没能及时报警处理 , 消费维权成本较高 , 导致犯罪分子屡次得手 。
构成强迫交易罪
承办检察官介绍说 , 本案是一起以威胁手段 , 强迫他人购买商品的案件 。 犯罪嫌疑人成某某与张某某等人结伙 , 为牟取非法利益 , 采用引诱被害人至上海市嘉定区某无证二手车机动销售场所购车 , 并在交易过程中采用威胁等手段的作案方式 。 主要表现为——先通过互联网发布虚假的价格低、成色新的二手机动车信息 , 诱使被害人自外地赶至上址 , 再出面诱使被害人签订购车合同 , 并预付定金、车款等交易款项;待被害人付款后 , 再向被害人宣称原购车辆有贷款、抵押等情况无法过户或需追加车款;当被害人要求退款 , 即采用以多人围住被害人、扬言扣留预付款项、要求被害人缴纳违约金等方式 , 对被害人进行威胁 , 以迫使被害人以高价换购其他二手车 , 被害人亦迫于压力换购车辆或放弃部分预付款项 , 犯罪嫌疑人进而从中非法牟利、按约分配 。 六名犯罪嫌疑人中 , 成某某在现场负责收钱 , 张某某为场地内提供买卖交易的车辆 , 潘某某等四人系业务员 。 ”
嘉定区人民检察院认为 , 犯罪嫌疑人成某某、张某某等6人共同以威胁手段 , 多次强迫他人购买商品 , 情节严重 , 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之规定 , 均应以强迫交易罪追究刑事责任 。
检察官提醒:
二手车市场交易火热 , 但是消费者却不时遭遇买回“烦恼”的情况 , 像一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二手车 , 往往很有可能是陷阱 。 如有消费者不幸遭遇强迫交易的情形 , 要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 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