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食指:余秀华这种农民诗人的理想是喝咖啡打P,这不可怕么?( 二 )
文章插图
作为一个从农村中走来的诗人,余秀华确实并未给予鸡飞狗跳的乡村过多的关注。她的笔下,更多的是在絮叨着无法追回的遗憾,遥不可及的梦想,甚至是一些近似癔症的梦话。这恐怕就是世界上最令人动容的存在:一片荒芜之上,半朵残菊倔强绽放。余秀华的诗歌,在绝望之中仍存希望,并对未来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这位率性而洒脱的女诗人,摒弃了条条框框,即便身体残缺,生活困苦,也不曾停笔,而是半写实半臆想地写下了她眼中的世界。这样的余秀华,只关注着自己的一方小小天地,也不足为怪了。
文章插图
以诗为拐的独行侠农村诗人,脑瘫诗人,残疾妇女……在层层标签背后,从一首首诗歌中折射出的悲怆底色,是余秀华摇摇晃晃的现实命运。她的诗歌给这个麻木的时代,带来生命的痛感。但是,余秀华的诗自流传以来就饱受争议,甚至有评论家质疑这究竟能不能称之为诗歌。乔治·奥威尔在随笔《我为什么写作》中提出,作家写作,往往有如下四个动机:纯粹的个人动机、美学的热情、历史责任感以及政治目的。诗歌也是一样。诗歌永远不可能只剩下一种写作的动机或文体,而写作的多样化,正是诗歌存在的前提。
文章插图
当把目光放远到社会家国,我们承认纪念碑式的文字是非常崇高的。但是,平凡的日子里那些细微的人性闪光点,也未必就低俗。吃穿住行、饮食男女、生老病死……普通生活中往往可以发掘出最微末之处的崇高,也许这便是最纯洁、最根本的崇高。“首先是战士,然后是个诗人”的年代,已然渐行渐远了。在当今社会,我们早已允许诗人可以抛却种种使命、主义和意识形态,单纯将自己的才思灌溉在秘密花园中,我手写我心,我心抒真我,而不是模仿别人,亦不是代圣贤立言。
文章插图
如果可以和余秀华面对面交谈,你会发现,她绝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农村妇女。她的床头放着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她擅长用犀利的言语精准反驳那些如潮恶评,而她的诗,也绝不只是在关心喝喝咖啡、聊聊天和“打打P”。希望食指批评余秀华一事,不要只是成为一个转瞬即逝的“热点”,而是通过众人关于此事的讨论,得以动摇新诗运动中诗歌观念的狭隘根基。余秀华的文字,是对“纯诗”的回归。这位用手指轻轻擦去历史浮尘,让诗歌的纯粹性清晰显露的农村女诗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推荐阅读
- 陈小春告别文像小学生作文,张智霖像诗人!没文化与海归的区别
- 诗人|读《谢亭送别》 看红叶流水 品味离别之愁
- 赞不绝口|李健高度评价,高晓松赞不绝口,他是音乐诗人,在心里修篱种竹
- 廖俊涛|明日1“卡10”的廖俊涛携新专来了!毛不易称赞廖俊涛:像诗人
- 食指|《中餐厅》新路透,周也外出购物黑脸,丁真“竖食指”作何解释?
- 路透|《中餐厅》新路透,周也外出购物黑脸,丁真竖食指作何解释?
-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发端于德国,为何英国盛产浪漫主义诗人?
- 中世天合|中世天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教大家健康饮食结构
- |痛风患者看过来,超详细的饮食指南!
- 中国循环杂志|预防心血管病的11条饮食建议!澳大利亚饮食指导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