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儒林外史》读后感10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
至到夜里凌晨一点,终于把《儒林外史》读完啦!为啥要用“终于”呢?因为这书是我高一第一个学期买的,买回来的时候翻过几页就被我放下了 。直至到大学报到的那一天被我塞进行李里边带到大学里,在军训期间读到四十几回,又弃了 。然后到今年3月初,那时候在找工作,有大把的空闲时间,于是又重新拾起,虽然最终比原定的俩星期要看完的时间晚了差不多一个月,但是还是看完了 。我很欢喜 。

看完一本书,总要写一些字才行的 。下面是不像读后感的读后感吧 。

说真的,整书读下来我也不是很明白清楚 。但是能感觉到浓浓的讽刺我味儿 。就是因为书中到处都是讽刺的,所以读到后面,我都搞不清楚哪些是赞扬哪些是批判了 。书中人物很多,开始的时候以为他们没联系,但后来绕了一圈儿,他们又聚在一起 。

《儒林外史》是我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在文中借一些追求功名、思想迂腐的文人儒士,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 。在这部蔑视一意功名富贵的读书人的着作中,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节,但科举制度的腐败这一中心思想却将各个人物与自成段落的故事串接起来,构成了一幅有内在关联的民间士林百态图 。

读了《儒林外史》我才知道 。原来古时的文人可以那样的迂腐,就比如说书中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妇殉夫 泰伯祠遗贤感旧 中的那个王玉辉,他的三女婿死了,他女儿要殉夫 。他听后不劝反而对亲家说:“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她行吧 。自古心意去难然后又对他女儿说:“我儿,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吧 。我今日就回家去,叫你母亲来和你作别 。”这人脑袋里长的是猪油还是浆糊啊,尼玛,后来他大笑的说“死的好!死的好!”(好吧,其实这不是书中最典型的例子,只是我想说说这个而已)

然后,我又才知道 。那时的人,没钱的时候是可以很理直气壮的跑去人家那里说没钱了,借俩钱来花花这样子的 。好神奇,更神奇的是那些被问到的人还大义凛然的借了,还要做出一副感怀伤时,啥啥啥啥的样子 。恩,这一个一杜少卿最典型 。无论什么人来向他讨好处,只要报出他老爹的名儿,无论隔着八辈子也好,绕了八九十圈儿也好,都是能成功的 。最后他也散尽家财啦 。不过我也挺佩服他的,自己都没钱了,还拿自己的东西出去当了来给钱别人 。()后来他没钱的时候也没见多少受过他惠的人来帮衬他啊 。从杜少卿奇葩可以看出“不是自己努力赚的钱啊,它花起来就是不心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