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巨人读后感|《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二 )
单个基因不一定能分好坏 , 在不同的集合里 , 同一个基因就不一定是好是坏 。假定草食动物对应合适的牙齿和胃由两个基因管理 , 碰巧出现了肉食的牙和草食的胃 , 它们的搭配不好 , 所以就被淘汰了 。作者以赛艇为例说明 , 划桨最好以左右平均搭配为好 , 在一个右手浆手多的环境 , 左手浆手的加入更能提高成绩 。
作者极力避免提到“意识”这东西 , 更不用说“人” 。()他把各种各样的生物归类为“生存机器” , 和当初保护基因分子的蛋白质一样 , 把“行为”都看作是基因制造的物质的外在表现 , 是基因这个“程序”设定好的 。(当然 , 他也说了 , 对行为的控制是迟滞的、延时的) 。
这种“基因控制行为”的理论基础 , 解释了各种各样的行为 , 包括、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爱、蚁后“奴役”工蚁、鸟一窝该生几个蛋等等 。即使在个体层面上的利他行为 , 抛开“意识”对行为的干扰 , 也可以理解为基因增加自己数量的手段 。这里并不是说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目的性的 , 而是说不同的行为 , 包括利他行为 , 都符合以“每个基因在尽力使自己变多”为基础的演绎 。
人是有意识的 , 而不是单纯受基因控制 , 尽管受基因控制的行为还真的不算少 。也不知道从哪个阶段的动物就算是有意识 。我觉得 , 用书中同样的逻辑去推理应该是这样的:在一群无意识的生物中 , 出现了几个有一定记忆力的生物 , 后者显然比前者有更强的生存能力 , 进而扩大了比例;然后 , 记忆和预计未来的能力在进化历程中越来越重要;慢慢地 , 基因的“程序”出现了“放权” , 即原来惯有的代码是“无论如何你要做这事” , 新的代码变成了“如果长期来说那样做更好 , 你可以那样做而不用这样做”——我猜想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 我们可以形成文化、建立制度 , 使我们的长期利益可以提高 。以博弈来说 , 作弊可以在短期获益 , 但合作可以使很长一段时间的总获益提高 。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弱 , 不懂得合作等等的 , 自然就不容易生存下来 , 被淘汰了 。
小时候我就想过 , 身体的构造真好 , 一些东西不用脑子控制就自然做了 , 脑子只需要思考 , 现在想来 , 这完全是反过来了 , 应该是无意识的基础还在 , 意识能力的发展对基因有了更好的保护——看看人类在地球上的统治力就知道了 , 同时也可以观察到有些人类不想发生的身体变化 , 还是会发生 , “放权”的程度不足以让意识完全控制“自己”——这个“生存机器”) 。
推荐阅读
- 祝福语|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的短信
- 祝福语|妈妈生日祝福语最温馨的话
- 祝福语|恭喜新人结婚的祝福语2022
- 祝福语|早上好的问候美句祝福语
- 祝福语|给爱人的早安问候一句话暖心话
- 祝福语|祝的朋友生日快乐的短句
- 祝福语|生日快乐祝福语男朋友的话
- 祝福语|有创意的虎年拜年短信祝福贺词
- 祝福语|给老师的微信新春祝福语
- 祝福语|春节给老师的微信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