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教练读后感|《基于战略的大学绩效管理》读后感


工作之余,有幸拜读了《基于战略的大学绩效管理》这本书,该书紧扣大学的社会职责和自身追求,在分析我国大学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吸收大学管理改革实践的新情况和研究的新成果,借鉴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提出了在大学管理中实施基于大学整体发展战略的绩效管理方法及绩效文化的建设路径 。

大学管理,就是要合理调配和使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教育资源,以达到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和创造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的目的 。大学管理首先要体现为办学者和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实质就是学校的办学者、管理者领导和组织师生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和完成一定任务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

在大学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可有效提升大学管理人员的绩效和管理水平 。大学管理是高校实现其教学、科研两大社会功能的基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及科学管理方法的逐渐来袭,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校管理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准备 。

对大学办公实施绩效管理,既是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增加学校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整个高校管理办公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最终可以促使和引导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达到双赢的状态,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实力,最终与国际接轨,实现靠近、比肩乃至超越国际名校的战略目标 。

高校人员的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高校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表现、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挖掘其潜力的活动过程 。高校在发展战略既定的前提下,遵循目标管理原则来构建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这样更容易调节和带动全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管理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

在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目标管理法中,绩效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当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综合体现在两端环节(岗位分析和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忽略,中间两环节(绩效计划和绩效考核)实施不到位,这样绩效管理实施中,没有形成持续推进的循环,由于没有了“根本”,中间环节实施起来也就难免流于形式 。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将高校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更是提升整体提升了高校管理的整体水平 。

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在岗位分析、制定绩效阶段,必须正本清源,将高校管理的服务职能摆在基本职能的首要位置,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 。必须遵循动态管理原则,高校管理中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动态管理的框架内才能得以妥善解决 。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