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最近终于把《明朝那些事儿》都看完,不知道算是囫囵吞枣还是浅尝就止,反正是断断续续的看完了 。7本《明朝那些事儿》篇幅是有些长,可是我知道真实的历史更长 。庆幸看完了还有些感触,于是想表达一下,怕不写下来,又会被其他的琐事所打扰,遗忘,然后就像一场梦一样,醒来后只记得做过一场梦,却再也想不起来所梦为何事 。

任他人怎么评判历史是可爱的或者是枯燥的 。与我而言,历史的主色调就是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的 。历史终究还是充斥着血淋淋和黑暗多过所谓的正义和光明 。正义不就是这样披着红色的外衣穿过重重黑暗终于迎来一场光明,

历史不就是人来人往,你下了我上,我下了再他上 。历史也不过就是正义与邪恶做周旋,无可厚非“邪不胜正”是真理,只是这个时间比书本与电视剧冗长的多了,有太多人把鲜血和骸骨埋葬在这两者之间 。有时候在想,是权利和贪婪造就了邪恶,还是正义用一滩鲜血和骸骨遍地战胜了邪恶 。历史纵然造就了英雄 。但有英雄的地方必有小人出没,败类林立 。不知道是乱世造就了英雄,还是小人败类造就了英雄 。有时候想来,历史的真面目终究还是面目狰狞,可怖不堪的 。

年少钦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于万千敌军中取敌将首级的猛人;再年长先,折服于羽扇纶巾,运筹帷幄的智者;读罢《明朝那些事儿》,思索良久,在我脑海久久不散的不是猛人,不是言官,不是帝皇,也不是宦官,唯其二者:杨涟和杨继盛 。

乱世造英雄,却不知道埋了多少忠魂在这乱世 。

有人脸盲,见过人后,在脑中就是想不起来模样;而我,是“名盲”,看了全书《明朝那些事儿》,却真心想不起来几个人的名字和事迹 。有时候在想,历史上那些过眼云烟的名字又何必深究,自有世人铭记之 。可是杨涟和杨继盛我想用心铭记之 。

杨涟(1571-1625年),字文孺,号大洪 。因弹劾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受贿一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 。

历经拷打:全身的肋骨被敲碎,用土袋压头,用钉子钉进耳朵,最终一根大铁钉,钉入了杨涟的头顶,当场死亡,年五十四 。

每每看到这一段,都会不寒而栗,我不敢相信当遭受这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折磨,他到底是怎么撑下去的 。他不是钢铁侠,没有高科技铝合金护身;他也不是金刚狼,一身钢筋铁骨,更不是绝世高手,练就金刚罩铁布衫,他只是一个肉体凡胎,而且也不会武功,不是世外高人,更没有超越常人的强健的体魄,他只是一个只读圣贤书的文弱书生 。对不起,他是书生,但是他并不弱 。他是没有钢筋铁骨,他是没有铜墙铁壁,但是我相信是正义,道统,光明灌注了他全身每一个经络,让他在面对奸佞当道,朝纲动荡,屹然选择了坚持,拒绝向恶势力低头,即使一路走到黑,哪怕奉献生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