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博士英文读后感|《博士堂》读后感第七篇( 二 )



今天夜里一点多时,我到重症ICU室去看一个病人,这个女孩只有十八岁,重度贫血,三系都低,肝肾功能衰竭收住院,已经一天了,申请输血时,科室同事发现她的血型正反不符,交叉配合试验难以用常规判断,无法确定最终应输入何种血型的血液,想了解是否是输给她的液体干扰了试验的结果,也是好奇是怎样的一个人,能让自己的身体损害到这种地步,才来就医的,于是决定在深夜,到全院死亡率最高的科室走走,见到病号本人,那极度衰弱的面容,除了同情、可怜、可惜外,其它能做的,只有摸摸她的额头,发现她有低烧,微笑并轻声在她耳旁鼓励她,对她说:“请相信自己一定能好,一切都会好起来!”如此衰弱的这么个人,竟然小声答应了一句:好的!哎呀,我心好难受 。从一群繁忙的ICU大夫中找到主管医生,他(她)们正在抢救一名阿-斯症发作后心跳骤停的患者,听她说这个患者发作过好几次,没想到这次犯的这么严重,大家都在轮流给她做心脏按压,可能没希望了 。主管医生是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女医生,脸上的斑很重,听她讲述了一下患者病情及用药情况,这个女孩一直吃饭不好,腹泻两年,呕吐几个月,最近不能下床了,家里人才把她送来,父母是农民……

最后在血站鲁主任的专业指导下,完成了血液的输入,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似乎不与老师今天的主题搭,我是从血站的鲁主任身上感受到一个专业人士的力量,每次科内发生疑难血型和配血,喜欢寻求他的帮助和支持,他总能说出一个让你信服的理由,你也从中能得到一个经验 。

他是这样说的:这个病人血色素这么低,三系、肝肾功能全部不好,免疫系统特别低下,她的淋巴细胞数量属于非常少的状态,势必影响到她体内的抗体水平,所以在做她的反定型时,检验细胞不反应,数量不够,不足以让它们发生反应,血型结果应以正定型为主,而她的红细胞在做配血时,应有的假阳性结果,没有反应出来,提示有外来的介质干扰她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如氨基酸注射液等带有多的阳性离子的液体进入到病人的体循环,中和了凝聚胺试剂中的阴离了,让做试验的标本中的红细胞对加入的试剂不起反应,导致输血科技师无法做出判断 。他说这些话时,我想起了曾博士,海峰老师 。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人,才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敬佩,通俗说就两字”专业”,还想再加两字“佩服”!

最后,节选老师博文中描述营养师的四种境界,也希望能给想从事健康行业的人们一个指引的方向,同时谢谢舒伟的分享,有感觉的人,可以上百度搜曾志锋博士的博客,来获得更大的信息量 。

医院上班的大夫,在医疗方式的选择上面,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必须考虑的:第一是症状的控制;第二是机体的修复 。只有同时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样的治疗方式才算是圆满 。对医生而言,最高境界的医生是能够同时将症状控制和身体修复结合在一起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