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房间》读后感
母爱是这世界上永恒的存在 。
在《房间》这本书里 , 爱玛·多诺霍用其自身奇妙独特的方式让尖锐的矛盾变得柔软 , 她从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看这个世界 , 看待他妈妈 , 看待老尼克 , 罪恶仿佛从来不曾出现在他眼里 , 在寂静无光的逼仄空间里他看到的是他和母亲幸福的小日子 。这房间是小杰克的幸福世界 , 但却是他母亲被老尼克囚禁了长达七年之久的牢笼 , 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 , 他母亲每天带着他一起玩游戏 , 讲故事 , 看电视 , 学习 , 他们似乎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 , 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 晚上 , 他母亲让他睡在衣橱里以避免看到老尼克强暴他母亲的恐怖画面 , 每当老尼克来到家里送食物时他母亲也让他藏进衣柜里尽量少接触到老尼克 , 也避免接触事实上老尼克是他的生身父亲这个事实 。他母亲告诉他两人所在的这个小房间 , 就是世界的全部 , 电视里头看到的一切 , 都是假的 , 至于头顶上那个小天窗外头 , 什么都没有 。而后来老尼克的失业让他母亲开始为了活下去而计划逃离这个房间 , 勇怕的小杰克不得不面对房间外面的世界 , “勇怕”的意思是勇敢的害怕 , 是杰克母亲训练杰克找机会逃跑时 , 杰克创造出来的词汇 。面对房间的外面 , 即将打开的第二重世界 , 小杰克充满恐惧 。但面对母亲的鼓励 , 他又必须勇敢 。在经历了“装死 , 卡车 , 钻出来 , 跳下去 , 跑 , 一个人 , 纸条 , 警察 , 喷火枪”的B计划后 , 杰克成了“勇怕”超级英雄 , 救出母亲 , 重新回到属于她的世界 。合上这本书时我长长舒了一口气 , 一方面在爱中感动着 , 为不错的结局感到轻松 , 一方面又难以拜托全书从头至尾的压抑带来的扭曲压抑的情绪 , 这本书从始至终让人在微笑中默默感伤 。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又名《一个快乐的传说》)中男主角一家人被抓进犹太人集中营 , 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 , 男主圭多一面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多拉取得联系 , 报平安 , 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儿子乔舒亚 , 他告诉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 , 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 。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 , 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 , 他真的认为游戏结束他能获得胜利品 。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当解放来临之际 , 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 , 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 , 告诉乔舒亚这是捉迷藏游戏 , 让他千万不要出来 , 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救出妻子多拉 , 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 , 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 , 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 , 暗示儿子即将在游戏中获得胜利 , 但不久 , 就听见一声枪响 , 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 , 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 , 站在院子里 , 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 , 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军官 , 将他抱上坦克 。结局温暖中又夹杂着无尽的心酸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