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中国读后感|《我在美国教中学》读后感


在读《我在美国教中学》这本书前,我对本书充满了好奇 。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讲的不是发生在中国的事,而是发生在美国中学的事情 。作为一个在国内接受教育的人,我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前辈们的说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在他所从教的那所中学,他教的科目有中文和生物 。我最好奇的是一个中国人如何教外国人中文 。虽然国内有一个学科叫对外汉语,但是显然作者并不是学过这个学科的人 。学过语言的人都知道语言这门学科跟思维有点关系,还有专门的一本书叫《思维与语言》 。众所周知,中文属于汉藏语系,英文属于印欧语系,两者的思维是不一样的 。这一点我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也深有体会 。比如说,我有节课做练习的时候让学生翻译“英国的教育制度是受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欢迎 。”这个句子的时候,学生翻译“许多其他国家的学生”的时候习惯于中文的字面的直译:many other countries’ students,而比较正宗的表达应该是many students in other countries 。也就是把状语置后,再比如,学生说“中国的”的时候会用China’s 而不是Chinese 。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在美国教中学,特别是中文是不容易的 。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美国的教育和语言的教育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

首先,我先谈我对美国教育的新认识 。以前,从课本和其他读物上获得的信息是美国人很诚实,在美国,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不诚信,一个公司可以把你扫地出门;不诚信,一家店就休想有顾客;不诚信,你休想在美国找到一份工作 。拿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在我的大学里,一个来自美国外教要求我们作业不能抄袭,写作业不过关就必须重写直到他点头,但是抄袭的话就连重写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挂科 。为了避免我们这些学生中出现抄袭的现象,他让我们阅读的文章和小说都是他自己从美国带来的文本,就算你在网上找都找不到,国内书店里看也看不到 。因此我对美国人的印象就是特别诚实、特别重视诚信 。可是书中《作弊的故事》里,那个作弊的小女孩竟然拿到了奖学金,作弊之后的处分记录也被她偷了 。()虽然学校后来成立了“学术诚实委员会,”可是学生对此却不在乎,而是希望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学生的成绩出来之后,家长也搅和进去了 。最后作者发现对此类现象他的措施根本无法起效 。所以,诚实不一定在美国就每个人都拥有 。而这个问题的存在也表明了美国教育的竞争性有多大 。我们的学生经常嚷着为什么我们要高考,或者为什么我们要一考定终身 。他们总是羡慕外国的教育,觉得在外国读书受教育就不那么累了,家长和社会里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亮的人比比皆是 。但是作者在书中说了华人在美国要进重点大学的录取率比国内高考的重点大学录取率还低 。可见竞争无处不在,外国的月亮是否比中国亮还是个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