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有感|读柴静《看见》有感1500字

读柴静《看见》有感
《看见》是央视知名采访人员柴静的一本记录自己在央视十年的自传性的书 。这本书记录了柴静在央视十年里经历的大型新闻事件 , 像非典 , 汶川地震等等 。原本只是想它用来打发一下闲暇时光 , 可当我真正拿起这本书品读起来时 , 却意外地收获了更多的是是对柴静本人的敬畏 , 对众多媒体失职的痛心 , 更有的是对人类感情的崇敬 。

此书 , 她用坦诚的语言陈述着自己的十年成长路 , 不断剖析自己 , 不断正视自己的不足 , 让我们感受到了有血有肉的作者 。她深入一线 , “出生入死”给我们带来的事件真相 , 她的经历 , 她的采访 , 常常会触动我心弦 , 让我随之潸然泪下 。

看这本书 , 总让我很容易联系到自身 。从刚开始的“不知天高地厚”说出:“我知道我能达到的高度 。”的柴静;到被工作和现实打击得一败涂地的柴静;再到激励自己 , 站起来告别过去 , 重新出发的柴静;最后是延续至今——一直完善自身的柴静 。从这些柴静中 , 我似乎能看到自己 , 看到过去 , 现在 , 未来的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不同 , 但总会有相似的心迹 。我并没有像柴静那样轰轰烈烈的成长过程 , 也无幸像柴静那样有那么多人为她点燃明灯 。事实上 , 我的成长之路才刚开始 。()曾经 , 我很害怕成长 , 很抗拒成长 , 因为成长之路没有那一条是平顺的 , 这条路上都布满的荆棘 , 我害怕我会承受不住 , 我害怕我会在这如迷宫的路上迷失 , 在《看见》这本书里 , 诚如我所想 , 我看到了未来的我将要承受的东西 , 看到了逼迫自己成长的艰难 , 也看到了破茧成蝶的痛苦 , 但在最后落入我眼睑的 , 是她的成功 , 或者说是她一步一步蹒跚向前的足迹 , 又或者说是她不时回首反思的身影 。这些都使我的心安静下来 , 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解渴的甘泉 , 饱腹的美餐 , 从她身上我找到了一个能助我顺利通过成长之路的工具 , 使我能坦然的等待和接受现实将要给我的挫折 。

透过《看见》 , 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到了柴静 。散文般的叙事风格 , 细腻婉约的情感表述 , 都将柴静的博学多识与扎实的文学功底展露无遗 。“非典”事件中的出色表现 , 更是让我对于柴静这样一位身材娇小的姑娘 , 心生敬畏 。在所有人都人心惶惶的“非典”时刻 , 是柴静主动请缨去到现场了解最真实的“非典” , 去接近最鲜活的事实 。她七次与“非典”患者面对面交谈 , 软磨硬泡才获许一个人进入病区权利 , 她的目的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公民知道真正的“非典” 。她以一个新闻人的社会责任约束自己 , 用真实回报受众 , 用真实击败流言 。她的勇敢和执着给每一位读者注入养分 , 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反思 , 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也让我明白 , 在自己的岗位上坚守本职 , 努力工作 , 为整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便是作为公民对于社会的最基本的回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