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于竹帛|读《书于竹帛》有感
书于竹帛》是旅美华人学者钱存训先生的代表作品 , 倾注了钱存训先生的心血和汗水 ,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及其载体和书写工具演变历程的很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钱存训先生一生致力于图书馆学 , 历史研究学的工作 , 钱存训先生还献身美国图书馆事业50多年 , 建立了美国第一流的芝加哥远东图书馆 。而对整个美国远东图书馆界作出了贡献 。
《书于竹帛》一书并不像一般的专业历史读物一样艰涩难懂 , 平淡无味 , 让普通不研究历史学的学者望而却步 , 钱存训先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娓娓道来的语气向读者完整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字的载体和书写工具的演变历程 。所以这本书不仅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籍史的娱乐性书籍 , 也能作为一般学者学习图书目录和图书史的参考文献 。作者依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确保了书中结论的正确性 。书中的一些论断 , 例如文字书写的传统顺序 , 甲骨文字汇等 , 都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新鲜的观念 。加之作者不断在增补新的考古资料 , 使这本书一直处在研究领域的前沿 。同时这本书还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化传播和继承方面的知识 , 对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史有很重要的文献价值 。
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十分推崇《书于竹帛》这本书 , 他说:中国的文化 , 就是汉字的文化 。他说:在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 最多人使用的文字 , 是汉字!在最广大地狱使用的文字 , 是汉字!被使用最长久(3000多年)的文字 , 是汉字!表现最多种语言的文字 , 是汉字!蕴藏书籍最丰富的文字 , 也是汉字!一个日本人都能如此重视汉字的意义 , 而作为中国人 , 有太多的人忘记了我们应重视和引以为傲的汉字文化 , 《书于竹帛》这本书对汉字的研究可以重新燃起我们心中对汉字的热爱之火 , 而不是过分依赖电子产品 , 忘记了提笔书写的快感 。
墨子说:吾非与之并世同时 , 亲闻其声 , 见其色也 。以其所书于竹帛 , 镂于金石 , 琢于盘盂 , 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我们应该心存敬畏 。对《书于竹帛》这本书 。对钱存训先生 。()对中国的文字 , 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明心存敬畏 。
在当代社会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 人们的经济水平不断的提高以及书写工具的革新 , 在中国社会上对汉字的崇敬风气越来越弱 , 甚至有人提出了用电子书写工具代替汉字的书写 , 这不仅导致了汉字文化传承的危机 , 更影响了下一代中国的人民 , 导致部分年轻人提起笔却写不出几个正确规范的汉字 , 阅读《书于竹帛》这本书有利于我们重新反省汉字对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 警惕那些忘本的社会肤浅之人 , 深切的讽刺他们轻视汉字文化的行为 , 也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年轻人重拾手中之笔 , 写大气磅礴的中国字 , 这对中国文化建设有深刻的影响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