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的教育有感|读《教师教育哲学》有感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放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 。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 。几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而那5只蜜蜂则全都撞死了 。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通过观察发现,蜜蜂依经验认定: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它们每次都用尽了力量撞向光源,而同样的牺牲也不能唤醒它们,在寻找出口时,也不会互相帮助 。
以上一段话是摘自《教师教育哲学》第六章教师的教育功能中的一段话 。作为一名教育学的学生,在阅读教育着作时,我会更加关注怎么做好一个教师这个点 。“回归本真的教师”是这本书第二部分的大标题,可是我在想教师的本真状态是什么样子,而现在大多数的教师是什么样的状态 。在第二部分中提到教师的教育功能、教育的文化使命、教师的教育使命、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的本真就体现 。在四个方面 。回到蜜蜂苍蝇的问题上,蜜蜂死在瓶中,不是因为蜜蜂不知道只有找到出口才能存活的道理(知识) 。其实,要存活,就要走出瓶子,这只是一个知识点 。“蜜蜂”懂得这个“知识点”,因为他循着光源寻找出口 。问题是 。如何在最现实的环境条件下运用“这个知识点”,蜜蜂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蜜蜂处在材料所描述的环境时,就需要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联系到到实际教育活动,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 。似乎只是强调“找到瓶口”这样一个概念,是在从事这样的“科学”知识教育 。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盲目灌输,从有没有问问学生在实际生活有没有成功运用所学知识 。学生只学到知识的表面,却不知道怎么正确运用知识,等于白学 。回到教师本真这个问题上,教师的本真就是教授学生从各个方面正确运用所学知识,不要像“蜜蜂”一样,虽知道有光亮的地方就有出口,却不知道外部环境是变得,要懂得把“能力”转换成“能力”,找到“出口” 。
事实上,人生活于世界之中,掌握与了解类似于“找到瓶口才能存活”的知识,这是人的认知活动 。除了认知活动,尚有道德、审美的需要 。而道德、审美的需要与认知活动存在差异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概念解释的方式“认识事物”,揭示事物“是什么”,而满足后两者的需要,可以看做受教育者意义的成长,意义成长涵盖了受教育者认知的经验,是受教育者超越认知发展的更高层次的人的发展目标 。因此,这种需求未必与具体的一件事完全对应,可以透过事物本身揭示事物背后隐藏的更深一层的意义 。所以,教师的教育活动中,事实性的认识、道德需求与审美判断都应保持统一,不可分离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5篇
- 工作计划|2022一年级安全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祝福语|给心爱的人问早上好祝福语
- 工作计划|小学2022安全教育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教育局2022年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教育科研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年健康教育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幼儿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教育教学个人计划范文2022
- 工作计划|2022年继续教育个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