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著作读后感|《现代教育学》读后感( 二 )



教育应该教人“求真”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的现行教育充斥着虚假,这将会给成长中的学生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我认为,当学生从天真无邪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初具是非判断力的少年时,教育中、生活中的种种虚假和丑恶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所造成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他们将会比“狼来了”这个寓言中的成人更加地感到空虚无望和无所适从 。而作为干“良心活”的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了解真实的生活、了解真实的人,可这有多难啊!因为,我们教师作为普通人,谁又敢说自己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人呢?我不奢望每个教师都能做到言必真,行必果,但我希望教师都能成为不自欺欺人的人 。

教育应该教人“求善 。”心中常存感恩、怜悯之情即为“善” 。教育应该让人常存感恩、怜悯之心 。我坚信,一个常存怜悯之心的民族,才是最伟大、最强盛的民族 。日本经济发达,可野心昭昭,为其不改,永远也不会强盛 。因为一心想称霸的人,其实内心是懦弱的、可怜的 。教师教学生求善,当让学生对生命万物常存怜悯之意;对父母、师长常存感恩之心;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教育应该教人“求美” 。赏心悦目谓之“美” 。广义的“美”应该是“真”和“善”的完美结合 。作为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求真、求善,那么让学生悟出何为“美”就会水到渠成 。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知道真正的美,那德育教育就不象现在这样苍白无力了 。我常想,试图以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政治课程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结果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是南辕北辙 。因为很多学生看透了虚假,又怎能相信书上的“崇高”的谎言?惟有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方有可能追求完美的圣人境界 。这可真是奢求啊!

教育最后才是教人“求知” 。在这一点上,可能很多人认为已经做好了,因为现在的应试教育已经将追求知识的掌握做到了极至 。其实不然,此“求知”非彼“求知”也 。真正的求知,是学会学习,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时髦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不是像现在大行其道并被多数老师屡试不爽的对学生强行的“硬灌”“死揪”“填鸭式”的“知识轰炸” 。须知,古人所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乃是至理名言啊!所以在我看来,中国教育让人真正“求知”的路还很遥远、漫长 。

以上仅是我对教育的肤浅理解,难逃俗套同时也是纸上谈兵,惟望能警醒同仁,抛砖引玉,则愿足矣! 读后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