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笔记|读《山居笔记》有感( 三 )



现今 , 余秋雨是很受欢迎的一位作家 , 但批评他的人也不少 。我想 , 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尚且还没有“知识的资格”去评论他 , 我们也没有“知识的水平”去判断究竟是余秋雨的错“实”还是金文明他们的纠“实” , 我们现在只有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去欣赏《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文/徐栋

我在没有读《山居笔记》之前 , 只知道它是一本散文集 , 但是 , 写的什么内容 , 书名又为什么叫《山居笔记》 , 则一概不知 。

待到现在手握这本21万字的《山居笔记》 , 只用目光扫视一眼目录中的一篇篇富有文采的题目 , 诸如《一个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脆弱的都城》《千年庭院》《遥远的绝响》等 , 就觉得手捧着的是如珠玉一般弥足珍贵的好书了 。

至于为何起名《山居笔记》 , 作者在“小引”中说 , 这本书是1992年深秋 , 居住在香港沙田的一个山坡上 , 用了两年的时间写就的 , 这 , 应该是本书得名的由来 。

开篇《一个王朝的背影》 , 写的是走向没落的大清王朝 。文章的开头就一下子激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我们这些人 , 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 , 记得很小的时候 , 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时 , 眼含泪花 , 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时又有泪花了 , 这是清代的尾声 。年迈的老师一哭 , 孩子们也跟着哭 , 清代的历史 , 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 。

一个王朝的背影 , 就是在这种充满细腻感情的文字中开始出现的 。作者在这一篇文章里 , 重点写了承德的避暑山庄 。在山庄里出现的第一个皇帝是康熙 。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的“避暑山庄”四个字就是康熙写的 。我没有去过承德避暑山庄 , 不能亲眼目睹康熙亲笔书写的这几个字 , 但书里配有一张这几个字的照片 , 正如余秋雨所言 , “避暑山庄”四个字写的极好 , 撇捺间透露出一个胜利者的从容和安详 , 我不懂书法 , 但听余秋雨这么一说 , 细细品味 , 觉得还真是那么回事 。

接着出现的是雍正、乾隆、道光、咸丰 , 还有慈禧 , 这些人的背影如迷魅魍魉 , 充满着一种阴气 。

《流放者的土地》一文 , 让我了解到中国古代列朝对犯人的惩罚 , 真是残忍 , 让人看了都会觉得胆寒 。其中的“流放” , 是一种长时间的可怖的折磨 , 作者说 , 死了倒也罢了 , 问题是人还活着 , 种种不幸 , 都要用心灵去一点点消受 , 有时不仅全家流放 , 而且祸及九族 , 所有远近亲戚 , 甚至包括邻里都成了流放者 , 往往是几十人、百余人的队伍 , 浩浩荡荡 。路上死了的会超过大半 , 到了东北流放地以后 , 就变成了奴隶 , 分配给主人 。主人见貌美的女性就随意糟蹋 , 怕丈夫碍手碍脚 , 就先给杀了 。真是恐怖至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