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化苦旅有感|一点感悟——读《文化苦旅》有感
郑预诺
我哭了
游荡各大书店都没有这本书的身影 , 网购后 , 又一直害怕是盗版 , 余秋雨的书往往是盗版多余正版 , 他自己却也并不介意 , 钦佩之情自然便流露出来 。
当这本书在我手中时 , 便迫不及待地翻看下去 。而当看完第一篇文章时 , 我便泪眼朦胧了 。
不是太激动 , 而是这名为《道士塔》的文章震撼了我 。
不仅仅因为这篇文章是为莫高窟所做;也是因为这是关于敦煌石窟的罪人王园策 , 这个道士使中华文明毁于一旦的罪行;是因为对某些清政府官员的无能的痛恨;更重要的是中华民族曾经的软弱和无能 , 曾经文化的丧失 , 曾经受尽欺凌的耻辱 , 以及现在内心中已经少有的情感涌现出来———爱国之情 。
人呀!人呀!
有了这个感想是在读完《上海人》之后 , 油然而生的 。
还未读完这本书时 , 就已经知道这“已传为名著的论析文化走向”的文章了 。
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用了整整三行的 , 十八个形容词说出“外地人心目中的上海人” 。其实现在看来觉得社会上如此一般的人可真谓不少 。
就拿现在的班级来讲 , 精明的话 , 还钱时要利息算不算?骄傲的话 , 考试考好了到处宣扬算不算?会算盘的话 , 骗家长的钱撒谎算不算?能说会道的话 , 犯错后一直狡辩算不算?自由散漫的话 , 半小时就为一道简单的小题而磨蹭算不算?排外的话 , 重点班的人看不起成绩差的人算不算?
……
我不相信我们这些孩子会无缘由的形成这些“上海人”的习惯 , 更何况我们离上海还是远的 , 那么那些“外地人”又算是什么 , 又有着哪些文明?
今天 , 那些“外地人”连同他们的孩子 , 却也一同变成了他们“心中的上海人” 。
一种永恒
一般来讲 , 论文章的话 , 我最喜欢的便是回忆类的文章 。又一想这《文化苦旅》 , 整整37篇被收录在这本书中 , 37 段人生经历 , 37 段文化感悟 , 37 段思绪的回想 。
这些本飘渺不定的东西 , 现在却很真实的摆在外聘面前 。那么 , 当回忆变成真实 , 那它就是一种永恒 。
而这37 段回忆组成的永恒 , 被我理解的却如此薄浅 , 我会珍藏 。
有一点惭愧 。
而过去之所以美丽 , 就是因为 , 他已经过去 。有感》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社区文化个人工作计划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