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读后感|《青春韵律》读后感( 二 )



分享中外著名的成功家冯友兰、朱自清、胡适、徐志摩、培根、雨果、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罗素、罗斯福、泰戈尔等国内外的大师们《成功的秘诀》 。在这一部分里,作家胡适1958年6月5日在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说词中,先生以自已坎坷一生的求学经历和成功的经验,告诉在大学生活的学生选择和学习科系的标准,要依着“性之所近,力之所能”学下去,其未来对国家的贡献,也许比现在盲目所选的或被动选择的学科会大得多,将来前途也是无可限量的; 作家朱自清在对即将毕业大学生的《赠言》中是这样说的:“一个大学生的毕业之感是和中小学生不同的 。他若不入研究院或留学,这便是学校生活的最后了 。他高兴,为的已满足了家庭的愿望而成为堂堂的一个人 。但也发愁,为的此后生活要大大地改变了,而且往往是不能预料的改变 。在现下的中国尤其如此 。一面想到就要走出天真的和平的园地而踏进五花八门的新世界去,也不免有些依恋彷徨 。这种甜里带着苦味,或说苦里带着甜味,大学毕业诸君也许多多少少感染着吧 。”但是,先生又接着强调:“ 在国家多难之期,更该沉着地挺身前进,决无躲避徘徊之理 。他或做自己职务,或做救国工作,或从小处下手,或从大处着眼,只要卖力气干都好 。”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论述《成功与失败》时说:“就一个人说,他做事应该只问其是否应该做,而不是计较个人的厉害,亦不必计较其事的可能底成败。此既是无所为而为 。” 这些爱国的哲学家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语言,鼓励着新一代的年轻人积极地走向社会、走向成功!就像作家高尔基所说的:“要爱惜自已的青春,世上没有什么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再没有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就像黄金,你像做什么就能成为什么 。”

本书最后的一部分是大师们慨括人生《心灵的气质》,苏格兰的哲学家休谟有句格言:“品质善良是最幸福的心灵气质 。”也就是说,品质善良能引导我们的行动和工作,使我们在同别人的交际时通情达理,在遭受命运打击时有钢铁般的意志,使各种感情趋于适中,使我们自已心安理得 。任何一件事,就它本身来说都无所谓哪个更能使人幸福 。好和坏,包括自然和道德,都是完全相对于人的感受和情感而言的 。那么只要人们能改变自已的情感,没有人会永远不幸 。而林语堂先生描述人生像一首诗,它有起自已的韵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长和腐坏的内在周期 。我们应该体验出这种人生的韵律之美,应该能够像欣赏大交响曲那样,欣赏人生的主要题旨,欣赏它冲突的旋律以及最后的决定 。人生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只有“什么东西在那一个季节是最好的”问题 。如果我们抱着这种生物学的人生观,而循着季节去生活,那么,没有人会否认人生不能像一首诗一样地度过;这正如英国的散文作家哈兹里特所说的:“在青春时期有一种永生不灭的心境,它使我们我们在一切事情上不断改进 。享有青春年华就有如成为永垂不朽的圣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