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读后感


古往今来 , 人们都在追逐一个梦想——自由 。从个体来说 , 柏拉图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 孔子追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从民族来说 , 无数被压迫人民为争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独立而奋起反抗不惜流血牺牲;从国家来说 , 人们为寻求不断发展提出自由新口号:经济要求发展“自由贸易”、“自由竞争” , 一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 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谋求更广泛人民利益 , 文化也也同样要求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呼吸、以达到“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面貌……人们心中对自由的呼声从古一直绵延至今 ,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愈加洪亮 , 然而 , 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实现自由?我们心中久久的疑惑谁来解开?

那么不妨静下心来 , 漫步于幽静的树木或湖畔 , 来品读一番庄子的《逍遥游》 , 聆听那从远古而来的期盼 , 来体味自由的馨香 , 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际 。

《逍遥游》是《庄子》书中的首篇 , 也是庄子本人的代表作 。在上《庄子研究》课程的时候 , 我认真地听老师解读了《逍遥游》这篇文章 , 在深入阅读之后 , 我觉得庄子的确不愧是影响汉文化甚深且远的一代思想家 , 其中阐述的观念也在数千年以下不断的对后世产生影响 。另外 , 庄子也不仅是一位思想家 , 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 , 这篇《逍遥游》看似杂乱无章 , 但是却有中心思想贯串其中:他就是要人们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牵绊住 , 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观念或是现实取向的功利价值观之中 。

初见“逍遥游”三个字 , 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样一幅悠然惬意的风景:一个学者立于竹筏之上 , 没有船桨 , 竹筏顺着水流漂游 , 两岸青山徐徐向身后远去 。若问我庄子的自由该如何形容 , 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诗人一样自由” 。但读完并深入学习《逍遥游》一文后 , 才发现上面的两个“很自然”的反应与庄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遥”真是差里百万里 。庄子逍遥 , 是近乎忘却凡世间的一切复杂 , 纤尘不染的精神与灵魂上得到自由 。那些诗人学者 , 要么触景生情 , 要么因势感怀 , 都是为外在客观和内在主观所限 , 不能达到真正的逍遥 。

《逍遥游》开门见山点出“逍遥”的境界 , “游”的状态 , 鹏程万里 , 扶摇直上 , 看似逍遥 , 其实都是“有所待” , 不自足 。一旦时不与我 , 则无法成功 。()如何才能超脱?庄子提出“乘天地之正 , 御六气之变 , 以游无穷” 。也就是说 , 心灵顺应天地之道 , 跳出万物束缚 , 无物 , 无我 , 无功 , 无名 ,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 逍遥自在 。作品描写了一个哲学意识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极而返的心理经历 。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的事物和三个不同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 借鲲鹏和蜩鸠的对比 , 来说明大小的分别 , 破除一般人见小不见大的观念 , 并指出:唯有“无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遥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