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读后感|孝经读后感范文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 , 自古以来 , 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 , 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 是传统美德 。至春秋时期 ,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系统地论述孝道 。

《孝经》中 , 子曰:"夫孝 , 天之经也 , 地之义也 , 民之行也";"人之行 , 莫大于孝";"教民亲爱 , 莫善于孝";"夫孝 , 德之本也" 。孝顺父母 , 是天经地义的法则 , 是应该身体力行的 。诚然 , 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 , 夹杂封建性的糟粕 , 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 , 不远游 , 游必有方"、"不孝有三 , 无后为大" , 、"三年之丧" , 均已过时 , 应毫不吝惜地抛弃或予以批判 。

《孝经》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 特别是西汉统治者宣扬“以孝治天下”之后 ,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 它成为人们修养的必读书目之一 。《孝经》 , 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著 , 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中专门谈“孝”的一部著作 。《孝经》一共有十八章 , 每一章都是经典 。第一章为开宗明义章 , 是全文的主旨:“夫孝 , 德之本也 , 孝之所由生也 。”“身体发肤 , 受之父母 , 不敢毁伤 , 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 , 扬名于后世 , 以显父母 , 孝之终也 。夫孝 , 始于事亲 , 中于事君 , 终于立身 。”短短33个字就总结了孝之始 , 孝之终 。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别为天子章、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 , 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标准 。第七章为三才章 , 强调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 , 天之经也 , 地之义也 , 民之行也 。天地之经 , 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 , 因地之利 , 以利天下 , 是以其教不肃而成 , 其政不严而治 。”第八章为孝治章 , 讲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 。第九章为圣治章 , 讲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 。第十章为纪孝行章 , 讲孝子应如何孝敬父母 。第十一章为五刑章 , 讲不孝为诸罪之首 。第十二章为广要道章 , 讲孝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 。第十三章为广至德章 , 讲孝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 。第十四章为广扬名章 , 讲孝道与扬名后世的关系 。第十五章为谏诤章 , 讲父母有了过错孝子应该怎么办 。第十六章为感应章 , 讲孝道与神明的关系 , 孝道达到极点就可以感应神明 。第十七章为事君章 , 讲孝子与事君的关系 , 孝子事上 , “进思尽忠 , 退思补过” 。第十八章为丧亲章 , (读后感 )讲父母去世孝子应该怎么办 。《孝经》 , 短短十八章 , 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孝道上至诸侯、天子 , 下到黎民百姓无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 。《孝经》 , 它不仅能教我们学会孝 , 还有教我们要效法天地 , 自然和万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