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国富论读后感( 二 )



首先讲到的是分工,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我们擅长的某一方面来换取别人擅长的那一方面的服务 。这就是绝对优势理论 。分工可以极大地增进劳动生产力,正因为人们有不同的擅长,而又有错综复杂的各样需求,所以就有了交换 。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它就需要流通中更多的产品,而分工的原因,不用说,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制作扣针”的例子 。分工就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

再接下来就是货币和商品的价格的探讨 。价值,我觉得它表示的是物品的效用,而经济学研究最多的是物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个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 。不少有关经济的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才吃饱的”,在馒头并不缺乏的情况下,就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 。高中的政治课本上讲,价值中包含的是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它体现的就是商品的真实价格,产品一经生产,其真实价格就会一定,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货币衡量 。而下面讲到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就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问题 。根据宏观经济学的观点,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 。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劳动者在从事生产过程中从最终产品的贡献的不同,也就是书上讲的劳动者的职业性质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均等 。第十一章讲到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即经济租 。

第二篇,资产的性质和积累以及使用 。资产的性质就是资产的分类 。其实《国富论》探讨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国家财富和社会福利 。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要走一条路,那就是增加实际的就业量和生产用机器设备,那个时候还没有虚拟经济这个概念,就是增加实体经济中的劳动者和劳动工具,这就需要资产投入,资产的投入和运营就是资产的积累和使用的过程 。

第三篇,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 。这一篇翻来覆去讲的其实就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史 。内容也比较少,我是觉得没什么意思 。

第四篇,政治经济学体系 。这一篇中所讲正式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控制下的市场经济的一个写照,我是这么认为的 。我觉得我国现在明显存在着重商主义,一切东西以金钱来衡量,钞票马上都要取代爱情的地位,成为现代都市男女结婚的条件了 。”“钱不到就不能救人,挟尸要价”的丑恶,上课时老师讲到的某些“有钱钱坐牢,没钱人坐牢”的现象等等,这就是重钱重商的教育教出来的 。如果我们的教育中多参杂一些“道与义”的教育,也许很多事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不过也不能否认经济的发展需要重商主义的推动 。斯密认为应该对国内能生产的商品予以进口限制,这其实就是我们前几年的贸易壁垒,为保护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里还有100%的国货、哪里还有100%的进口货?几乎没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