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这次回国讲学 , 在香港机场转机 , 候机 , 历经数小时 。得空翻阅了《二十四孝图》 。发现了江夏一个伟大母亲的智慧 。特发表拙文 , 与家乡人分享 。

据《三国志》记载 。三国时 , 吴国江夏人孟宗 , 字恭武 。孟宗以孝著称 , 后来官至司空 , 所以史称孟司空 。是个闻名遐迩的大孝子 。

父亲英年早逝 , 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母亲则是极有智慧的女性 。时时教导他刻苦学习 , 廉政爱民 , 为他日后的成就打好道德的基础 。

孟宗的母亲十分善良 , 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孟宗少年就投奔南阳名师李肃求学 。

有一年冬天 , 天气十分寒冷 。她特地缝制了一床又厚又大的被褥给儿子送去 。人们看到这么大的一床被子 , 都十分奇怪 。孟宗的母亲却深情地说:“我儿子的学友大多很贫寒 , 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结交朋友 , 这床大被子正好为他们一起盖用 , 共同御寒 , 增进他们学友之间的感情 。”大概纨绔子弟不会与这般“同条被窝”的贫寒学子多攀交情吧 。一帮勤奋好学的上进少年 , 就这样在冬天 , 相互勉励 , 磨砺意志 , 寻求济世救民的良方 。

这母亲不单爱自己的孩子 , 还想到那些年棉被都没有的穷学生 。被子不单是避寒之物 , 更是孩子结识好学上进的学友的方式 。“物以类聚 , 鸟以群分” 。这伟大的母亲知道 , 贫寒上进的同学 , 才是一生受用的良师益友 。吃喝玩乐 , 则学业难成 , 修养浅薄 。

负笈海外15年的我 , 曾也是在江夏的寒冬中发抖 。(读后感 )最近回国讲学 , 周末 , 下午5点左右 , 偶尔经过母校原一中的旧址时 , 看到校门前后几十米 , 到处是送餐的家长们 , 与孩子蹲在街角或台阶上 , 急急地吃着饭 。长辈的那种殷切 , 那份关爱 , 确实叫人为之动容 。只有为他们祈祷:愿学子成才 , 愿父母健康 , 也愿为他们提供一个避风的小亭或走廊 。(作者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公民 , 原区一中毕业生)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这样的一篇文章 , 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 , 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 , 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 。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 , 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 , “从命” , 以及长大之后 , 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 。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 , 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 , 是便于统治 , 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 , 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 , 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