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文化苦旅读后感
文化苦旅读后感
苦途文化——读《文化苦旅》有感
作者/韩刚建
冥思,许久都不曾回醒……
步履在莽莽苍苍的大地,面对这赤裸的文化,心中有种莫名的悸动 。拈起一脚脚尾页,方才知这《文化苦旅》的厚重 。却又如酒般荡醉,麻痹你的经络 。于是,我将文化含在唇间,味道比秋茶还要苦涩 。当我凝神文化圣洁的神韵时,思绪随风飘散 。
冉冉的日光,唤起我沉醉许久的无限遐想 。他正用破旧的扫帚,刷去百年的灿烂;他正用冷白的石灰,掩盖千年的辉煌;他正用苍白的思想,粉砌着“自以为是”的鄙薄 。他,一个道士,活生生地掳走了我们的遗产 。我看到了驼队远去的背影,我听到掳略者大声的狂笑……我的心被揪得生疼 。
夕阳血染一般的红 。古老的民族,滴血的伤口,在溃烂……
我真想化作那根缰绳,勒住那罪人的喉咙,不让他用那粗略的手去碰触佛家瑰宝,不让他将人世的污浊渗入瑰丽的文化 。我还要去阻截远行了的车队,“和你各乘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可我深知——我太渺小,太卑微,太愚钝 。我留不住被驮走了的文物,留不住早已枯竭了、走失了的年代 。
文化的歇息将永远带着悲痛与苦楚 。
什么才能镌刻隽永,我带着迷茫与痛楚义无反顾地踏上文化的征程,纵他山远水长,我都要用深层的记忆打响前奏,叩开历史的生命 。此刻的我才明白,守望也是一场苦旅,即发的记忆,是被人们遗忘的步履 。而时间将我蚀成战火中的残垣,正如些许文化嫣然老去般长久 。
因此,守望变成了我追溯的根源 。把自己凝望成一春的晨,一冬的雪 。雪也伴着胡笳与羌笛,缺少了些悲壮的情意 。若我将我心给予阳关,坟墓是否会将我掩埋 。如峰的沙堆,如剑的月光,如冰的躯壳 。烟缭绕,我心也朦胧 。
文化因萎靡柔弱而席卷半壁华荣?我如魔鬼般嘶吼,竭力释放我内心的渴望 。一切都在远去,而无半点追逐的脚音 。我面对的苍凉的文化,看它们如雨一般的落下,转眼又是风雨交加 。
看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 。沙漠中,光影斑驳交错 。只有从沙漠中走过,才会有脚印证明来过 。林则徐,“他是中国人,他是中国文人,他是封建时代的中国文人 。”他拥有他的个体,他的灵魂,他不会物化成无动于衷的顽石 。是他,倾泻了这一袭华裳 。
亭台楼阁,清风寒雪,白莲洞胜似烟雨桃源 。一个暮春的雨天,一版墨清的江水 。自然的造次,浑然天成的作画 。“庐山没有了文人本来也不要紧,却少了一种韵味,少了一种风情 。没有文人,山水也在,却不会有山水的诗情画意,不会有山水的人文意义 。”我在亲近人文,正在亲近一部浩渺的文化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社区文化个人工作计划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