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傲慢与偏见》读后感范文


曾经不止一遍的读过《傲慢与偏见》,但这次看完电影《成为简 。奥斯丁》之后重读这篇小说,我又有了新的感悟 。记得第一次读《傲慢与偏见》的时候,乍一看,它讲的是伊丽莎白 。班纳特与达西的爱情,但寻遍全书,确丝毫不见热情澎湃的只言词组 。《简 。爱》的作者夏绿蒂 。勃朗特曾说过奥斯丁不知激情为何物 。的确,奥斯丁的作品没有生离死别,没有浪漫热烈、生死相随,但是,往往伟大来源于平凡 。如果奥斯丁的这本小说只是一个平凡的故事来供大家消遣的话,它就不会有如此的生命力 。她的故事平凡,却能打动人,她的作品所反应的社会现实确是如此一针见血,她讲的是婚姻,却与爱情无关 。

奥斯丁的作品并不多,但是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这本《傲慢与偏见》,百读不厌,也许是因为在这本书里奥斯丁融入了她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情感,所以才更加令人动容吧 。在奥斯丁生活的十八世纪末的英国,人们的思想中充斥着名利,地位,虚荣,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为了爱情而结婚是一个愚蠢的游戏 。金钱决定了整个等级分明世界的运转 。当时的婚姻缔结的充要条件是男方有可观的家产,女方有丰厚的嫁妆 。于是他们的结合便是幸福,便会为世人所承认接受,女人的思想和美德是一方面,人们更看重的是门当户对 。在本书中伊丽莎白一直是以一个正面人物来写的,她理智、活泼、爱打趣,善于对人冷眼旁观并直看穿其心思 。书中常有她发表的见解和看法,作者通过她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但表面上看来她是爱情的忠实追随者,直到最终获得真爱 。但其实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奥斯丁也未能免俗,在她笔下的两段美满的姻缘——达西和伊丽莎白、宾利和简,都少不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男方都收入不菲,虽然伊丽莎白和简的父亲并不算富有,但至少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的差距并不算太大 。同时,伊丽莎白之所以对达西改变态度的转折点是在她看见了达西硕大的庄园之后,彭伯里女主人的称号无可避免的是一种诱惑 。但是我想,奥斯丁把财产作为一个婚姻美满的条件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自己的真实经历 。再看过《成为简奥斯丁》之后,我深深的感受到,《傲慢与偏见》就是为纪念自己爱情所创造出来的,只是与小说不同的是奥斯丁遇见汤姆·勒弗罗伊时,他只是一个实习律师,他长相英俊、聪明过人但也十分拮据 。就像《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一样,两个人从互相偏见到相爱,但是因为财富和名望他们的爱情并不被家人所接受,为了勒弗洛伊声誉,简奥斯丁最终放弃了和勒弗洛伊私奔 。多年之后,勒弗洛伊成为了爱尔兰的首席法官,并给他长女起名为简 。而奥斯丁一生未婚 。也许正是现实生活中的遭遇才使得奥斯丁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出了达西跟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来弥补自己的遗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