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为什么古代西方人会把蝙蝠作为恶魔的象征?


蝙蝠 为什么古代西方人会把蝙蝠作为恶魔的象征?
文章图片

蝙蝠 为什么古代西方人会把蝙蝠作为恶魔的象征?

蝙蝠是一种长有翅膀 , 善于飞翔的哺乳动物 , 它的形状像鼠 , 因此也被人们称之为飞鼠或仙鼠 。 蝙蝠的最大特点是昼伏夜出 , 捕食蚊子等昆虫 。 唐代诗人元稹曾这样描写蝙蝠:“帘断萤火入 , 窗明蝙蝠飞 。 ”
蝙蝠在中国是一种瑞兽 , 因为它的名字里有一个“蝠”字 , 和“福”字谐音 , 符合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心理预期和暗示 , 总是希望幸福降临在自己身上 。
(刺绣图案中的蝙蝠)
因此在我国 , 蝙蝠自古就和好运、幸福联系在一起 , 成为一种实现美好愿望的吉祥象征 。
正因为蝙蝠具有这种美好的象征意义 , 人们才将它并不美好的形象或夸张、或简约、或变形 , 制作成各种动态优美、寓意丰富的图案 , 雕刻在各种精美器物上 , 表达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
古人们常在丝绸锦缎及家具上以蝙蝠图形为花纹 , 婚嫁、寿诞、添丁等喜庆日子里 , 人们的服饰、女性的头饰、使用的器具中 , 也都会带有蝙蝠的图案 。 比如“五福临门” , 就是将五只蝙蝠图案结合在一起 , 寓意“长寿、富裕、健康、好善、名誉” 。 比如 , 画面上从盒中飞出五只蝙蝠 , 就表示“福和合” , 寓意主人“幸福、进禄、增寿、添喜、生财” 。 再比如 , 一童子捉蝙蝠放到瓶中 , 寓意“平安五福” 。 还有 , 人们将蝙蝠图案挂在神位旁边 , 寓意“福气临宅” 。 在大门两边挂上蝙蝠 , 则表示双福临门 。
【蝙蝠|为什么古代西方人会把蝙蝠作为恶魔的象征?】除了单独将蝙蝠制作成图案或饰物外 , 古时民间还将蝙蝠和鹿组合在一起 , 寓意“福禄绵长” 。
由此可见 , 蝙蝠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 早已被赋予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吉祥长寿的寓意 。
但是在西方 , 蝙蝠却被认为是不祥的、邪恶的凶兽 , 代表着黑暗、死亡 , 总是与罪恶和黑恶势力联系在一起 , 成为了邪恶的象征 。
(代表邪恶的蝙蝠)
那么 , 西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 , 西方人说“蝙蝠”这个词 , 并没有“福”这样的谐音 。 没有这样的谐音 , 因此蝙蝠其它方面的形象 , 就被夸张出来了 。 哪些方面给夸张出来了呢?
其一 , 蝙蝠的外形丑陋 。
蝙蝠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 , 其相貌看上去显得异常的狰狞 。 大大的三角形耳朵前面 , 是一片顶端呈“V”形的鼻部 。 吻部很短 , 形如圆锥 。 四肢和尾部之间长有皮质的膜 , 虽然能飞 , 但它却是哺乳动物 。
这种“似鸟似兽”奇怪的形象 , 很符合我们中国“大一统”的文化传统 , 就如同传说中的龙、麒麟等 , 往往被古人认为是神奇的生物 。
而在西方人眼里 , “似鸟似兽”是非常丑陋的 , 成为了不伦不类的代名词 , 不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
其二 , 蝙蝠昼伏夜出的特性 。
蝙蝠一般成群结队地生活在黑暗潮湿的山洞里 。 即便在大白天 , 它们的栖息地也是黑暗无光的 。 不但洞壁潮湿 , 而且洞底还会堆积一层厚厚的蝙蝠粪便 , 散发出一阵阵的恶臭 。
到了晚上 , 当人们熄灯休息时 , 蝙蝠才会倾巢而出 , 捕食夜空中的小昆虫 。 它们的这种出没在黑暗中的特性 , 被西方人认为是黑暗势力、是不祥的寓意 。
(信仰基督教的信徒)
其三 , 声名狼藉的吸血蝙蝠 。
西方人之所以讨厌蝙蝠 , 还和吸血蝙蝠有关 。 因此在西方人的影视情节里面 , 蝙蝠往往是和吸血僵尸等邪恶形象同时出现的 。 或者常伴在黑暗人物身边 , 如女巫、德古拉这样的吸血魔王等 。
西方人信仰基督教 , 崇尚光明和温暖 。 蝙蝠这种动物 , 不但生活在潮湿阴暗寒冷的角落里 , 还喜欢在黑暗的笼罩下捕食 。 这和西方人的信仰 , 是背道而驰的 。
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 , 对鲜血的感情异常复杂 。 他们一方面认为血是富有灵魂和生命的 , 对它充满敬畏 。 同时 , 他们又认为血是不洁的 , 就如同女人的经血一样 , 代表着罪恶 。
因此 , 一旦蝙蝠以吸血的形象示人 , 靠在黑暗的环境中吸食其它动物的鲜血为生 , 那么它注定是不受西方人喜欢的 , 并由此演绎出吸血鬼的银幕形象 。
确实 , 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 生活着吸血蝙蝠 。 在几年前还曾有报道巴西、秘鲁等国 , 发生了超过2000人被蝙蝠咬伤的事件 , 甚至还有10多名儿童因此感染病毒而死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