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学前心理学》有感
目前,我们的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我觉得就面临了缺少同伴间的交往,当然,幼儿在幼儿园时,都会有很多的同伴,在家里就缺少了玩伴,对此,我看了《学前心理学》中的同伴交往,让我明白了:同伴交往的意义和方式 。
孩子在家都是与大人接触的多,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儿童所有事情,都被大人安排的井井有条的,所以孩子思考的事也就好少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存能力被弱化,生活能力没有形成 。还有可能身心早熟的隐患,可能会形成“小大人”的性格 。由此看来,同伴交往对孩子非常重要 。
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同龄伙伴具有同步性,能够促进身心全方位发展 。这主要是由于同龄伙伴生理、心理和认知经验的相似性决定的 。有人说,只有儿童最了解儿童 。确实是这样的 。有一次,我看到两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不满岁的宝宝在一起聊天,此时发现两个孩子也在用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一个宝宝笑了,另一个宝宝也笑了;一个宝宝发出声音,另一个宝宝也发出声音……这就说明同伴交往认知的同步性,使他们的沟通非常容易,包括我们幼儿园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而大人就不明白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以,儿童也同伴交往更能促进其身心全方位发展 。
同龄伙伴认知的同步性,就决定了同伴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孩子的心理、生理的现有水平与同伴更为接近,在同一事物认知过程、情感体验以及目的性、自控能力等方面极易产生共鸣 。尤其是在社会化行为规范的形成上,具有同步进程 。当孩子遇到矛盾时,我们成年人总习惯这样教育孩子:“你是大哥哥(大姐姐),应该让着小弟弟(小妹妹)” 。这事两种不同的暗示,可能对两个孩子形成不同的影响和结果 。一方会觉得我是大哥哥(大姐姐),我只好吃亏了,时间久了会形成性格倾向;而另一方会觉得我是小弟弟(小妹妹),他应该让着我,久而久之,也会出现性格倾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儿童形成解决矛盾的能力,不具有交往影响的有效性 。
读了这个同伴交往,我才明白,原来我们身边的教育方式存在了很多的误区,我会继续了解如何正确教育孩子,提升我的教育能力吧! 有感》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2022年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怎么写
- 工作计划|学前班班主任2022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学前班安全个人工作计划2022
- 工作计划|2022学前班保育员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2学前班下学期个人计划
- 工作计划|关爱留守儿童个人工作计划2021
- 工作计划|学前班十月份工作计划怎么写
- 工作计划|学前班上学期配班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学前班配班老师个人工作计划
- 工作计划|2021年儿童保健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