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 三 )


虽然最终老人以失败告终,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 。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 。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 。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人最后说的这句话富含哲理 。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 。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这才是人的本性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 。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挫折,正因为有像老人那样的人,敢于向自己困难挑战,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因为,他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四)
《老人与海》这本书是一部不朽的着作,同时也是属于学生们写读后感最爱用的材料之一 。因为本书的主旨仿佛早已明确,无非称颂一番什么硬汉啊,打不败啊之类的变形金刚似的思想 。再加上本书又薄,寥寥数万字只算的上中篇小说,文字又看似简单易懂 。于是就算真正看过的貌似也摸不到什么头绪,只好把前人早已嚼烂的几句话翻来覆去的拿来从头感慨一番 。
我很不满 。
于是我决定抛开一切貌似已成定式的“心得”,“体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老人与海》以期有一些新收获 。
书的序言中提到,海鸣威说过“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没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序言作者的说法是“…但是显然,我们还是能从《老人与海》中读出不少的象征意义出来 。”这不失为一种解释,我也因此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
也许在人们看来的“勇气”,“无畏”的“战斗精神”,只是作者所勾画的人类宿命——与命运抗争而又悲剧结局的一种解决而已,甚至是那段着名的独白:“人尽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无奈的对抗 。老人的生活与海联系在了一起,那是不是可以说是海束缚了老人呢?漫长的等待却等不到回报,老人还是在期待着一条大鱼,老人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扛着那面“仿佛永远象征着失败的旗帜”,老人等到的“胜利”又是什么?就连自己最终的收获,那条大马林鱼,也是被鲨鱼吃得只剩一副骨架和一个送给孩子的头骨 。老人说,我昨晚吐出了一些奇怪的东西,感觉自己胸口什么东西碎了…到了最后,看着海湾里和垃圾一起漂浮的鱼骨,那位太太说,我从来不知道鲨鱼有这么漂亮的骨架 。除了失败,还是失败 。作为读者,我的眼里看到的是无尽的失败 。作者仿佛在揭露这样一个“秘密”:人类即是失败 。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地向一个方向奋斗,终究都会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得到一个与自己预期不符的结果 。这种不完美即是令人痛苦的根源,也是我看到的《老人与海》的主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