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 二 )
最终,当取经事业完成之后,取经集团所有成员都修成了正果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所谓的“正果”应该只是一种喻意,和佛教的教义并不完全一致 。五人中,孙悟空成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如来给他的“政治鉴定”认为孙悟空成佛是因为其“炼魔降怪有功”,可见他得成正果,完全是因为“有功”,即完成了造福人类的事业,为人类群体做出了贡献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完成了伟大的事业,最终达到了造福于人群的目标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 。它在四大名着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但在我看来,他们取得真经靠的是,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 。大慈大悲的胸襟 。这样才能到达遥远的古印度 。他们一路上遇到的困难和坎坷无数,他们只有依靠这种精神才能战胜一切,越过陡峭的大山,跨过宽广的大河 。
“虾虽小,却能游过大海 。燕子虽小,也能飞越垂江 。”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关键是要肯做,要有恒心,坚强的意志 。
在厉尽时间锤炼的《西游记》中,竟深深蕴含着新世纪人们最渴望的精神:坚强,恒心……我更明白为什么它能够传承至今了 。
《西游记》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
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二)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历史神话小说,记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经历,寄托了当时人们的思想信念以及社会,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一种写照 。最突出的可以看出人们对神的渴望,而在现在文明看来,信神只不过是人们寄托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而已,书中的人物描写细微至极,唯妙惟俏,如出神入化一般 。
书中塑造了四个典型的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以及各种各样的妖怪,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
其中,西游记成功之处在于对人物,景物的描写 。描写的假亦混真,使人不敢想象 。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先生,于1499年(明弘治8年),逝世于1582年(明万历10年),活了81岁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着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