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简介_高尔基童年简介( 三 )
第四章
本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善良、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 。小说中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
第五章
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 。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 。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
第六章
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自己的苦难身世 。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
第七章
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 。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 。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 。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 。“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 。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 。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
第八章
也可分为上、下篇 。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还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 。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 。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 。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 。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 。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 。下篇写“我”和“三个小少爷”的友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 。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 。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