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梗概( 二 )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 。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 。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 。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 。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 。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 。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 。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 。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 。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 。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
童年梗概(三)
第一章
中心人物是外祖母 。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 。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 。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着的特点和优点 。《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 。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 。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 。《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 。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
第二章
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 。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 。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 。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