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二 )


对于《红楼梦》,我思考了一些问题,也和别人一起讨论过 。从《红楼梦》中,我看到了很多有关当时的社会问题,看到了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下层人民的无奈与凄苦 。我觉得作者能体会当时百姓的心情,()同情他们的遭遇,或者说,在某个程度上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自己的遭遇的无奈 。
读一部好书,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去思考,因为我们能从中得到更多 。对一部好书就如何一个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
【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三)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初中吧,看的电视剧 。真正看书是在高二,当时用了整整一年才把它看完 。而且当时兴趣也不是很大,就是偶尔拿出来看看 。
当看完第一遍时,很多都没搞懂,就只知道宝玉、黛玉、宝钗他们三人之间的感情纠纷,而且里面的人物关系也不是很清楚 。当时觉得黛玉很爱哭,真是典型的女人是水做的一样,哪来的那么多泪水,而且觉得太爱斤斤计较了,心眼儿小不能容人 。宝钗这人不错,算是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吧,人和善大度,很会体恤下人,感觉没有多大心计 。印象最深刻的是可卿,是一个温婉贤淑,待人热情,很会照顾人的人,是一个好妻子 。最同情的是迎春,一个美丽的可人,就葬送在那个豺狼般的丈夫手里,当时看的我眼泪都掉了 。宝玉的话,觉得比较叛逆,算是一种新新人类吧!很会讨女孩喜欢,也很会怜爱女孩,很会逗女孩开心的人,还有点粉面小生的味道,而且对自己的决定不够坚持,决心不够大 。对凤姐当时就觉得泼辣有心计 。晴雯也给我比较特别的感觉,是个心灵手巧的妙人 。袭人就只是决定挺规矩的人 。刘姥姥的身份特别,所以也留心了,觉得她胆子不小,面皮够厚,也很会讨好人,很会看人脸色做事 。
到大学后,看了很多人关于红楼梦的评论 。再次接触时,发觉自己当时的看法挺单纯的 。在他人评论里看到可卿是我沉迷在个人欲望中的人,不是那么完美,也不是一个好的妻子儿媳,我很吃惊,就在我买的那本书里找证据 。可是我没能找到确切的证据,只有焦大的醉语“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中,隐约的看到了些模糊的痕迹,最后在脂砚斋评石头记里明确看到了 。我从中看到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
在宝玉不敢彻底反抗自己的婚姻,导致送走了为之流了一生泪水的林妹妹中,我看到了宝玉的软弱性,他也是个俗人啊,离不开贾府提供的优越的生活,所有叛逆之心,但在生活的压力之下,彻底的放弃了自己追逐一生的梦想,放弃了自己的本心,从而看破红尘,于此由色入空 。使我看出,小说里的人物也不是完美的,何况现实呢 。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看出人都是社会中的,不管你有多叛逆,最后也会被社会磨平,回到社会的大怀抱中 。对于现代人来说:在这充满欲望的都市里,我们没有过多的消遣方式也没有更多的金钱挥霍,我们只能把有限的体力投身到忙忙碌碌的奔波中,抬起头来看人家吃肉,弯下腰来让自己干活 。因为我们已经把原有的已被生活磨平的雄心和仅存的一点可悲的自尊均仍给了生活,出卖给了现实 。我们只有热脸靠人家冷屁股的份儿,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以后生活的写照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