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书笔记( 二 )


【简爱读书笔记】
简爱读书笔记(二)
作为一个外国人 , 我对英国人的思维和宗教信仰有点难以适应 。不过呢 , 人世间的真情多数是相通的 。每当我读到小简爱因为无亲无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视时 , 心中顿起的怜悯之情真让人难忘;每当简爱一次次化险为夷让我多么兴奋;当她勇敢地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而坚持自己心中的真爱时 , 多么令鼓舞和震撼;特别在文章最后 , 她抛弃一切去照顾那位可怜的爱德华时 , 我的心中欣慰与感动迸发而出 。
关于这本小说 , 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它在很多艺术方面的杰出融合 。我敢确信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 。首先 , 她在描绘风景时 , 是以一个画家的审美角度去鉴赏 , 以一个画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谐 。读中国的小说很少见到这样细腻的风景描写的词汇 。应该要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国文功底 , 使译本文采熠熠 , 令原着生辉 。其次 , 夏落蒂 。波郎特在语言学上的造诣也很深厚 , 作为一名英国人 , 作者可以说至少精通三种以上的外国语言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 , 我感觉自己可以通过它感受到整个欧洲的文化氛围 。比方说英国人的自豪感和绅士风味 , 德国的大国气氛以及法国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 。甚至还读出了英国人那种殖民主义的歧视东方人的心理 , 比如他们称印度是个野蛮的民族 。再次 , 夏落蒂 。波郎特对感情戏的处理上 , 可以称得上很高明 。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见钟情 , 这比较现实 , 但是她赋予的爱情总是在默无声息深入到读者的心田里 。如此巧妙的感情戏 , 让我很意外 , 很惊喜 。
《简爱》的作者如果和中国的曹雪芹相比 , 毫无疑问 , 后者的文化底蕴要更博深一些 。就像中国和英国人拼比历史 , 中国人可以无愧地说:我比你老的多 。曹雪芹一生所学要比夏落蒂 。波郎特要广博的多 , 毕竟中国的文化底蕴要丰盛的多 。中肯的说 , 简爱的确比不上中国的《红楼梦》 。不管是人物丰富还是物致的描绘上 , 《红楼梦》都是更为杰出的 。但是 , 《简爱》中也有值得中国人去学习和欣赏的地方 。比方说 , 《简爱》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方面 , 可以说淋漓尽致 。这点在很多中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做的都不够 。
读这本书我仿佛读了一遍《圣经》 , 西方人对宗教笃深的感情与真诚的信仰 , 真很令人敬佩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缺乏信仰的时代 。在读《简爱》时候 , 让我感受到在拥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纯美 , 在现在的中国这真的很难得 。其实 , 很多圣经里的教诲与中国的孔儒的经典思想是相通互补 , 而现在国人却往往忽视了祖先的睿智 。比如圣经里劝人从善 , 劝人宽忍 , 劝人感恩 , 与孔老夫子劝国人礼义仁 , 两者是相同的 。在读《简爱》的时候 , 我时常被圣经里的美好的思想启迪着 , 让我联想到中国的现状 , 心中似乎收获许多 。()让我坚信 , 对于中国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审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