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围城有感
读围城有感(一)
少了年少时的傲气和心无旁骛的毅力,取而代之的是种顾虑,一种对现实的认识,不知是那位学者曾说过,孩子出生时都有他的角,死去时却是一枚鹅卵石 。方鸿渐的身边曾留有过鲍小姐的鲍肆之臭,也曾吸引过苏小姐的文质之香,方鸿渐也曾为搏唐小姐的回眸一笑而努力过,但无论是哪一种,他都未好好抓住,任由最后一缕轻烟从指尖划过,没有勇气跨出最后一步,方鸿渐学会了妥协 。在经过三闾大学一行后,他才真正意识到人世险恶 。他有点累了,于是他选择躺在孙小姐这张柔顺的躺椅上休息一下 。平静的海面往往酝酿着巨大的风暴,他同柔嘉平淡的婚姻也有了一触即发的危机 。方鸿渐觉得自己很无能,总认为自己是一场悲剧的主角,他要发泄,既然不能对外人那就只能对自己的妻子出气 。柔嘉也不是好欺负的人,两人之间的矛盾因为更多人的参与而显得不可收拾,他看着空空的小屋陷入了沉思 。
读围城有感(二)
《围城》是一部以讽刺知识分子、婚姻以及人情世故为主题的小说,目的是力求刻画出当时某一空间某一群体的一部分人的人生面貌 。理解“围城”这两个字,不能空泛地把他看作是婚姻的代名词,在某种层面上,它与西方现代主义所描写的人类的尴尬困境所采取的一些象征手法不谋而合 。书中充满苦涩的笑,无奈的自我欺骗,这都是这部小说的成功所在 。
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所包围 。钱钟书以他洒脱幽默的文笔,述说着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 。这部作品已被译成世界上多种文字,有十数种不同的译文在各国出版 。在美国,由于夏志清的推崇,不少人以钱钟书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和专著 。法国的西蒙·莱斯曾说:“如果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予中国作家的话,只有钱钟书才能当之无愧 。”对这种说法,我双手赞同!
主人公方鸿渐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这句话是无容置疑的 。但正因为他是知识分子,而且是那种带着玩世的态度处世又有点良心的知识分子,才构成了他一生的第一圈“围城” 。他希望做个大人物,这样的性格,似乎就决定了他的一生 。
方鸿渐的第二圈“围”就是给他带来多灾多难的假学位 。方鸿渐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问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籍口:“父亲是科举中人,要看‘报条’,丈人是商人,要看契据 。”以他自己的口气,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 。”说谎就说谎嘛,讲了良心这谎话就变得不伦不类了 。既然讲良心,就干脆别买学位了 。既然都不讲良心了,就干脆把学位发扬光大吧?害得自己当个副教授忍气吞声的,两头不着岸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