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400字
围城读后感400字(一)
又读《围城》,感觉很不同,尤其是对于孙柔嘉的印象,感觉孙柔嘉并非如大多数人的评价,处心积虑,把方鸿渐拖入围城,他反而是认准目标,努力实践,不离不弃,对生活、对家庭从来没有失去信心的正面形象 。相对几乎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唐晓芙而言,孙柔嘉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象征,一个理想 。
在《围城》里,身逢乱世的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主人公,活在自己的围城里,面对着转瞬即逝的财富、事业和爱情,经历着人生的幻灭,电光石火的美妙,注定只是回首的惘然 。
在乱世,活着就是一种成就 。
当然,钱钟书之写《围城》,对于战争只是点到为止,书中的人物并没有在战争中悄然而逝,他们依然以一种常态生存,战争对于他们仅是一种不和谐音,一种避重就轻的背景音乐 。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总有一些东西会深留在人心中,吹尽黄沙始见金,那些人性的美好,人格的魅力,对于生活的挚爱,是怎样的围城都不能围困,多久的历史都不会冲淡的 。
围城读后感400字(二)
文/郑欣
轻轻合上《围城》的最后一页,内心很平静,夜已悄悄地爬满整个天空 。遥望,不知哪儿还有光明 。只有默默地等待,轻轻地守望,相信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方鸿渐原来是有梦想的,正如我们的每一个人一般,年少轻狂的我们,按捺不住热血的沸腾,无法向一切已墨守成规的事物妥协 。我们总相信我们的人生只有我们能驾驭 。于是方鸿渐乘上开往法国的航班,开向自认为的一片新天地 。几年后,二十七岁的方鸿渐踏上了他的返程之旅,带着一张作假的文凭,心里是满满的内疚 。二十七岁的他仍会天真地想起严父,慈母的失望 。仿佛当他多少年前踏上甲板的那一刻,人生的锁链断了一般,几年的巴黎生活只是一场华丽的美梦,终有醒来的那一刻 。方鸿渐意识到了,当他意识到红海早过了时,他就觉悟的认识,他并不能够完全挣脱那条无形的链子 。
就如《围城》中所讲“年龄是个自然里程中无法超越的事实 。”()凡事一经隔膜,咫尺皆若天涯,又更何况是城里城外呢?或许《围城》的文学价值也正在此 。它写出了人们不愿意正视的,真实的社会环境 。
围城读后感400字(三)
很早就听人说“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句话,怀着一种一窥其究的心里翻开了围城 。它是一部极具讽刺性的长篇小说,也是一副栩栩如生的市井百态图 。作者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不如说是游学),相亲,恋爱,找工作等一系列事件,运用幽默辛辣的笔锋,把一个个人物形象展现的读者的面前 。作者是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俯视着这个社会,毫不掩饰的揭露出了人性的丑恶和生活的真实性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