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有感( 三 )
到波兰后,儿子勤奋练琴,水平有大幅地提高 。各地的乐团和交响乐队纷纷邀请他参加音乐会 。儿子的演奏,老爸聆听得透彻又全面,全面又真实 。每次听完儿子的演奏,千言万语就全涌到了笔上 。先是傅聪市三的告别会,他评价说:“效果甚好,就是低音部分模糊得很;琴声太扬,象我第一天晚上到小礼堂空屋子里去听的情形” 。后是傅聪当年八月的音乐会,他推测说:“主要是先没试琴,一上去听见‘tone’大,已自吓了一跳,‘touch’不平均,又吓了一跳,‘pedal’不好,再吓了一跳 。这三个刺激是你二十日上台紧张的最大原因 。”傅雷不仅清楚地听准琴声,而且还明确地摸透心理 。对儿子的成功缺误尽不含糊不含杂地指在信中 。分析这么认真,不像是有空塞耳机兴口的一翻感憾,总的就是对儿子成才的信赖 。归根结底还是老爸对儿子的爱 。看了这五封信想必儿子更激起了对艺术的热衷情,执着地追随美 。最后次年二月的大赛,傅聪弹了个好的名次 。
艺术外,傅雷信中还谈及文学、礼仪、人生观等各方面 。文学上,他写道:“《琵琶行》中‘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一段,好比staccato,象琵琶的声音极切;而‘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几句,等于一个长的pause 。‘银瓶……水浆迸’两句,又是突然的attack,声势雄壮”;礼仪上,他写道:“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 。使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道理上,他也写道:“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谈文学,能看穿诗韵和琴的联系;说礼仪,能教好基本的规矩;论道理,能说出起伏的实质,讲什么傅雷都最透最明 。虽是远得很,教育始终不改变 。傅雷不愧是当棒了老爸的!
这本书通翻最大地觉得父爱给予的帮助和教育,其次才是话题内容 。就傅聪言,正因为傅雷长期不略地写信,努力成了这个更有道德有水平的艺术家;就个人而言,我也多同感,常更老爸谈谈又长知识长道德,真的不错 。傅雷家书是父子爱的结晶,是不作广告的教育宝典 。确实精彩!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 。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 。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 。根据自己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 。他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 。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可以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着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 。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 。但绝不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己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 。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 。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在我看来,这就是重视和强调”一般修养“的重要 。在其他信中,这种思想都有出现,比如关于去博物馆、去森林等建议,便是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养,而不是一味练琴、搞音乐 。对我的启发则是,读书只是修养途径之一,另外还应有其他 。即使读书,也不应仅限某某学科 。一般修养的建立和提高即要求文学艺术,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诸领域都需阅读 。因为,人生或生活绝不像大学学科分类那么规范齐整 。各领域都只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一个侧面,要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以及我们自己,广泛阅读是有好处的 。除此之外,其他比如,关于感情(激情)和理智的关系,应当以理智控制感情;常以星际或宇宙的视野看待人生的一切事物,因而明白人的局限性,等等,皆为真知灼见,无不闪耀着理性的灵光! 以上便是一读《傅雷家书》后的一些感想 。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读后感只能记录我的一部分收获,更多的则写不出来,而是要融入身体 。本来读书笔记、读后感之类就是手段而已,理解并践行其中的道理才是最后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