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边城有感( 三 )
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处桃花源 , 在彷徨与无助时时常会去那里小憩片刻 , 寻求安慰 。而边城 , 就像是沈老给我们在喧嚣烦扰的俗世之外 , 寻到的一片如青溪般澄澈与简朴的精神家园 。而翠翠就是我们精神家园里那个最原始的自己 。
读边城有感(二)
因着“爱”与“美”的特质 , 我被沈从文身上那股独特的气质所吸引 , 既富于幻想 , 又在心灵上积淀着沉痛隐忧 。他是个很喜欢强调自己农村背景的作者 , 在《习题》里他这样写道:“我实在是个乡下人 , 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 , 也不自贬 , 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 , 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 , 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 。()读完《边城》 , 我才似乎向他迈进了一大步 , 理解了他心中的“爱” , 领悟了他笔下的《美》 。小说中湘西秀丽的风景画和清新、淡远的牧歌情调深深感染了我 。
在小说中 , 地处湘川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 , 青山绿水 , 美不胜收 。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化着茶峒白塔下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 。外公年逾古稀 , 却精神矍铄 。翠翠情窦初开 , 善良而清纯 。他们依着绿水 , 伴着黄狗 , 守着渡船 , 向来往船客展示着边城乡民的古道热肠 。谁又能想到 , 在这古朴而绚丽的湘西画卷中 , 铺衍的竟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爱情故事 。翠翠与外公失散 , 幸得美少年傩送相助 , 从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无法明言的心事 。正是“以我心换你心 , 始知相忆深”而愿“两心永相依”的美好爱情的萌芽 , 谁知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 。为了成全傩送与翠翠 , 天保外出闯滩 , 不幸遇难 , 傩送也因此离开翠翠驾舟出走 。疼爱着翠翠并为她的未来担忧的外公终于经不住如此打击 , 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溘然长逝 。翠翠守着渡船深情地等待着那个用歌声把她的灵魂载浮起来的年轻人 , 雁来音信无凭 , 路遥归梦难成 , 翠翠也知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 , ”她也希冀 , “也许明天回来!” , 令人无限感慨 。
翠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双清明如水晶的眸子 , 以及她清澈纯净的性格 。她天真善良 , 温柔恬静 , 在情窦初开之后 , 便矢志不移 , 执着地追求爱情 , 痴情地等待着情人 , 不管他何时回来 , 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 。那白塔绿水旁翠翠伫立远望的身影 , 是如此的娇艳灿烂!我虽理解傩送的出走 , 却也不能释怀他的出走 , 因着他的决定最后让一个人的悲剧变成了三个人的悲剧!这不禁令我想起韦庄的那首《思帝乡》:“春日游 。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 , 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 , 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 , 不能羞 。”一寸相思一寸灰 , 翠翠的爱情不若词中女子那般冲动炽烈 , 却也分外耀眼 , 志不可夺 。她一生都在用她那份脉脉的温情守候一段飘渺的希望 , 思君令人老 , 岁月忽已晚 , 这段爱情 , 是如此可悲、可叹、可敬!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