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狼图腾的读后感( 二 )
而且我认为 , 作为游牧民族 , 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导致自身生产力的受到限制 , 每年的工作重复而单调 , 一直在跟恶劣的自然气候、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 , 而自身的文化素质一直没有提高 , 很多有用的知识只能代代口头传递而不能用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 , 所以影响力就会很小 , 甚至有用的、积极进步的观点由于自己的呼声太小而被忽略和遗忘 。
蒙古人在长期与艰苦自然环境作斗争的同时 , 获得了强健的体魄、开朗的性格 , 在蒙古人叱咤亚欧大陆、所向无敌、拥有最大帝国版图的同时 , 农耕民族—汉人 , 却属于这个帝国的最低等人 , 受尽各种虐待 , 而作为蒙古帝国一个王国的元朝统治下的中国 , 由于政府的贪污腐败和缺乏政治领导才能 , 导致这个帝国持续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迅速崩塌 , 一百多年间 , 汉族人的反抗和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 , 看到的只是蒙古人狼一般的凶残和血腥 , 这样情况下 , 汉族人怎么可能对蒙古人以及狼有好感呢?
在日益现代化、知识化的今天 , 狼和拥有狼品质的游牧民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剩下的是已经汉化了的蒙古人民 。从这个层面来说 , 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哪一个更加适合于这个社会 , 更加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的去创造良好的居住氛围来为自己服务 , 大家自己思考一下必然会有答案 。汉民族在中国不断用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渗透、感染别的民族 , ---无论是对方主动获取还是被动接受的也好 , -------而蒙古民族已经不复过去靠身体强壮和蛮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时代了 。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描写生动 , 只是后面的说教狗尾续貂 , 没有耐心继续看下去 。作为一本娱乐消遣 , 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
关于狼图腾的读后感(二)
本文作者姜戎先生 , 30多年前作为一名北京知青 , 他志愿到内蒙古边边境的额仑草原插队 , 长达11年 , 直到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院 , 在草原 , 他钻过狼洞 , 掏过狼崽 , 养过小狼 , 与狼战斗过 , 也与狼缠绵过 。并与他亲爱的小狼共同患难 , 经历了青年时代痛苦的精神“游牧” 。蒙古狼带他穿过了历史的千古迷雾 , 径直来到迷团的中心 , 是狼的狡黠和智慧 , 狼的军事才能和顽强不屈的性格 , 草原人对狼的爱和恨 , 狼的神气魅力 , 使作者姜戎与狼结下了不解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