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800字( 二 )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 ,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
道不远人 , 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读后感800字(二)
孔子主张仁爱 。
“爱人”就是对一切人的尊重和爱敬之情 , 把人当作是具有平等人格的人而对待 , 即”出门如见大宾 , 使民如承大祭”(《颜渊》) , “居处恭 , 执事敬 , 与人忠”(《子路》) 。
“仁”字在上古时代已出现 , 意为二人以上的人与人之间亲密友善的关系 。孔子继承了仁的基本内涵并作了重要发展 , 明确指出仁的基本精神是爱 。“樊迟问仁 , 子曰:‘爱人’” 。
比如马厩失火 , 孔子退朝回来 , 曰:“‘伤人乎?’不问马 。但是孔子的仁爱与基督教的博爱、墨家的兼爱又有区别 , 不是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 , 而是有等差的爱 , 要遵循亲亲、尊尊的原则 。亲亲、尊尊是西周宗法社会的原则 , 其本质就是礼 。礼是血缘法则、道德法则和阶级法则的综合体 。人的行为不仅要遵守仁 , 也要符合礼 。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 已内在地包容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血缘关系和阶级关系 。仁学包含了道德上的人格平等和尊严等内容 , 这一点在“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这一命题中表现的很明显 。他既承认人是目的 , 且承认人在道德上是平等的 , 人人都有道德上的尊严 。这里并无贵贱、高下之分 , 只有君子、小人之分 。而这同当代社会的人权思想有着共同的契合点 。孔子对子夏说 , “汝为君子儒 , 无为小人儒” , 就是从道德实践上说的 , 并不是从地位或职业上说的 。
孔子还要求统治者的行为要端正 , “政者 , 正也 。子率而正 , 孰敢不正” 。
为官者道德的高低是政治好坏的决定性因素 , “其身正 ,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
其次 , 选拔官吏要以道德为标准 , 孔子认为 , 如果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在没有道德的人的上面 , 那么人民就会信服;如果没有道德的人的职位反而在有道德的人的上面 , 则民不服 。再次 , 他主张推行教化 , 反对统治者的杀戮政策 , “子欲善而民善 , 君子之德风 , 小人之德草 , 草上之风必偃”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