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5000字( 四 )
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这是孔子在论孝道,关于孝道,在论语里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了”、什么“三年改父之道,可谓孝矣了 。”
朋友,你发现没有: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你看吧,一句你都找不到啊 。
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须要提 。尤其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二十四、五岁了 。记得再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象其他父母一样,这种操心往往太过份了 。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 。
当我二十四岁那年,忽然生了一声病,急病,心律非常快,而且非常难受 。家里人惊惶失措,急忙送到地方医院,大夫怀疑是心脏病,说观察一晚上,第二天转到本地最好的一家医院去 。我就躺的病床上,母亲就在我身边,那天晚上,她怕我出事,一夜没有合眼,现在忘了当时的原由了,反正后来她说了那样一句,“孩子,你要挺住,要是你出了什么事,妈活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我实在想不到平时很少言语的母亲、总是对我很严肃的母亲,会说出这样的话 。当时我才忽然间感受到,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在另一个人的心里,我,竟然是这样的重要,我的生命,甚至就等同于她的生命,这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那时我的心里非常难过,我强做平淡的说,“生死有命,要是我真有个三长两短,您就当从没有养过我好了 。“她,摇了摇头说,“你不要再说了”,当时我没有看到她流泪,但是我真的能感觉到闪烁在她心里面的泪光 。”
后来,我去了哈尔滨治疗,快出院的时候,父亲陪我去门口的一家药店买药,因为这种药医院也没有,当时大夫开了三种药,有贵的也有便宜的,父亲到了药店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贵的那一种 。那几天,父亲正患感冒,成天咳嗽,我说正好你也买点感冒药,他说行,于是热情的服务员一会就把十多种的药放到桌子上,可是父亲挑来挑去,只拿了一盒止咳药,其他的都不要 。我说不行,光是止咳不行,得加上感冒药,服务员也跟着劝,可是他很固执,就是不听,匆匆就去交款了 。我对服务员说,真不好意思,他这人太犟了 。服务员边收拾边说”没关系“,接着感慨的说,“小伙子,我在这卖了十多年的药了,据我观察,大多数老年人给年青人来买药,都是挑好的、挑贵的,自己买的时候,都是挑便宜的 。”那时我回头看了父亲一眼,他正走向款台,只能看到他的背影,那时我忽然一下子想起了上学的时候学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爱总是那样深沉含蓄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