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读后感2000字( 四 )
柯林斯夫妇请伊丽莎白去他们家做客 , 伊丽莎白在那里遇到达西的姨妈凯瑟琳 , 不久 , 又见到了达西 。()达西无法抑制自己对伊丽莎白的爱慕之情 , 向她求婚 , 但态度还是那么傲慢 。伊丽莎白坚决地谢绝了 。这一打击使达西第一次认识到骄傲自负所带来的恶果 , 他痛苦地离开了她 , 临走前留下一封长信作了几点解释:他承认彬格莱不辞而别是他促使的 , 原因是他不满班纳特太太的轻浮和鄙俗;魏克翰说的却全是谎言 , 事实是魏克翰自己把那笔遗产挥霍殆尽 , 还企图勾引达西的妹妹私奔 。伊丽莎白读信后十分后悔 , 既对错怪达西感到内疚 , 又为母亲的行为羞愧 。她逐渐改变了对达西的看法 。
第二年夏天 , 伊丽莎白随舅父母来到达西的庄园 , 与他再次相遇 。她发现达西变了 , 不仅对人彬彬有礼 , 在当地很受人们尊敬 , 而且对他妹妹非常爱护 。她对他的偏见消除了 。正当其时 , 伊丽莎白接到家信 , 说小妹丽底亚随身负累累赌债的魏克翰私奔了 。这种家丑使伊丽莎白非常难堪 , 以为达西会更瞧不起自己 。但事实出乎她的意料 , 达西得知上述消息以后 , 不仅替魏克翰还清赌债 , 还给了他一笔巨款 , 让他与丽底亚完婚 。自此以后 , 伊丽莎白往日对达西的种种偏见统统化为真诚之爱 。
彬格莱和吉英经过一番周折 , 言归于好 , 一对情人沉浸在欢乐之中 。而一心想让自己的女儿嫁给达西的凯瑟琳夫人匆匆赶来 , 蛮横地要伊丽莎白保证不与达西结婚 。伊丽莎白对这一无理要求断然拒绝 。此事传到达西耳中 。他知道伊丽莎白已经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 , 诚恳地再次向她求婚 。到此 , 一对曾因傲慢和偏见而延搁婚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
读完这本书 , 我想到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青年男女 , 不是贪钱就是贪权 , 以钱、权来作为择偶标准 。有如书中爱慕虚荣、肤浅聒噪的贝纳太太;有些男女则制造各种吸引人的假象 , 骗人无数 , 就像书中风度翩翩但内心肮脏无比的少尉、伪君子韦汉;有些男女放纵、无知、轻浮 , 常常被人看扁 , 自己乱择偶 , 最终也没什么好结果子吃 , 同书中轻佻的五女儿莉蒂亚一样 , 负债累累 , 让大姐珍、二姐伊丽莎白补助 。而像宾利和珍、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男女 , 也不是少数 。还有些男女 , 眼见自己的男(女)朋友不喜欢自己 , 喜欢别人 , 就百般阻挠 , 恶语中伤这样的人好比达西姨妈狄堡夫人和宾利妹妹嘉丽莲 。奥斯汀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 但人们追求美好婚姻的共同人生诉求却没有任何改变 。《傲慢与偏见》中诠释的婚姻观念也并没有完全脱离我们的时代 , 仍然给我们启迪 。通过她的描写 , 我们认识到 ,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 感情不得不服从于金钱的无奈 。但现代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们在谈婚论嫁时又何尝不是进行着金钱与爱情的权衡呢?现代社会的人们 , 是沉迷于激情 , 追求一时的快乐呢;还是安于现状 , 过着平淡的生活;或者大胆追求爱情 , 为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而奋斗 。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 , 都会有自己的理由 。有人问苏格拉底是否要结婚 , 得到的回答是“无论你怎样做 , 你都会后悔” 。或许这就是《傲慢与偏见》留给当代人永恒的话题吧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