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读后感1000字( 二 )
一是有浓郁抒情色彩的长篇独白 。最精彩的是描写鸣凤投湖前哀诉无门的心理活动 。作家透入鸣凤的内心看她起伏的思绪,又投过鸣凤的内心看周围的世界 。这篇字字含泪、句句含情的独白,清晰的展示了这个美丽、善良、真诚、纯洁的少女丰富的精神世界及其变化活动的脉络,揭示出她即将告别人世时最为恸人的情绪和心境 。
二是人物之间倾诉衷肠的大段对话 。这种对话不是独白式的自语,而是在特定情势下急于让人了解的倾诉 。比如,梅对瑞珏带泪啼血的诉说 。这个绝望的青年寡妇对知己敞开了她那心死意灭、凄凉酸楚的内心 。
三是梦境、幻想等潜意识的展露 。写鸣凤死后觉慧做了一个梦:衣着华丽的鸣凤,已成为富家小姐,仍爱着自己,但她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中年官吏 。他俩划着小船逃走,但风急浪高,难以前行,鸣凤的父亲又开着汽艇追来 。鸣凤被抢走,小船破碎,自己溺入水中 。这个梦意味深长地显现了隐蔽在觉慧心灵深处的思绪 。梦中的大河、巨浪、小船、汽艇都含有象征的意义 。
四是动作、神态等细微变化 。作家不直接写人物的内心,只描写他的外在表现,从中反映心理的变化 。比如写觉慧因参加学潮遭祖父囚禁,他在天井的梅花旁“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上,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 。这情不自禁的动作,使他得到一种毁坏的满足,表现出他内心极度的愤怒、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茫然的反抗情绪 。
《家》中的这些人物,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渗透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寄托着作者的美学理想 。觉新、觉慧、鸣凤、高老太爷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有口皆碑的艺术典型 。
其中,“觉新性格”已成为失去自我、具有双重性格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代名词 。高觉新,用巴金先生的原话说“觉新在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命运就决定了 。”这介绍觉新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觉新这个人物的悲剧色彩 。
【巴金家读后感1000字】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或许愈是如此,愈让人觉得深刻,他的前程断送,他的幻梦破灭,让人为之扼腕,更为之气愤,因他的懦弱,因他的逆来顺受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可是后来回到自己的方间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头哭”,这样委屈自己的一个人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气,而正是这样的性格特质也为他日后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高觉新是高家唯一一个的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矛盾体:一方面他是一个旧家庭里暮气十足的少爷,一方面又是一个接受新知识的青年 。而正因为他本身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当他处于分界点上而又无法把握平衡时,便会给他招来更多的痛苦和挣扎 。当旧家庭和新思想发生冲突时,他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受到长辈的讥讽和压迫,又要忍受兄弟的责难和不解 。正是因为这种不幸,赢得了更多读者的关注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