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读后感800字( 二 )


有人评论说《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 。《茶馆》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时间,而老舍先生仅仅用一些个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 。我想当你合上书本的一瞬,你会感觉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过了漫长艰辛的五十年 。
茶馆读后感800字(二)
茶馆,在我们眼中只是彼此唠家常,谈山海经的地方 。谁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会问题!除非有一位具有独特视角的大师使它“活”起来,否则茶馆依旧会是那样的平庸无奇,永远不会有更深的意义 。而那位大师便是老舍,他用其独特的视角和手法使整部剧本的语言绽放生命的炫彩,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有力的讽刺度,深刻地体现了人们在旧社会时的生活、背景,深刻的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三个时代对人们的欺压,及三个时代统治的黑暗,真实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正本相 。《茶馆》也成为了老舍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十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中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 。
以老舍先生独一无二的创作手法,使全剧显得干净、简洁 。它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全剧只有三幕,一幕一时段,从清末戊戌维新失败到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再到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是时间变迁,同时也是历史变迁 。用人物来表现年代,同时又把年代作为人物表现的背景,二者相辅相成,使小小一茶馆成为中国旧时代的一个缩影,让人以看“历史剧”的眼光来评审 。三教九流市场汇集地的茶馆,仍有几位核心人物始终贯穿其中,例如茶馆掌柜王利发,胆儿小的松二爷,十分爱国并胸怀正义常四爷等等 。茶客间说的不是客套话便是奉承话,他们之间的谈话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世态炎凉 。
《茶馆》中语言的精妙运用,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第一幕里茶客的东一句西一句,左一下右一下 。那都是北京语言的精华,都是近百年京都生活的沉淀 。它们多彩而不杂乱,节奏明快又一气呵成 。这使得第一幕成为全剧的高峰,后边两幕也是由第一幕而来,托着衬着第一幕构成整部戏 。
但是,老舍先生的《茶馆》,并不像曹禺先生代表作《雷雨》一样,在舞台上演了半个多世纪,《茶馆》低调的很,仅有一个电影演员剧团,算是业余演话剧,排过,在郊区剧场也只演过一两场 。因为《雷雨》写的是贵族家庭,而《茶馆》则是市井社会,三教九流,恰巧《茶馆》在上演时,又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更是由于作者老舍的原因被舞台“排挤” 。可真的艺术,无论何时,都会散发光辉 。现在的《茶馆》已经成为人艺的经典保留节目,同时也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