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感觉读后感( 二 )



登天的感觉读后感(二)
虽然很早就听说过岳晓东老师的著作《登天的感觉》,但我还没有真正去阅读过 。当我知道了这本书的名字,我就疑问:为什么叫“登天的感觉”?我怀着巨大的好奇心,翻开了这本书 。答案原来是这样:心理咨询就是要使人良好有如登天的感觉,这也是心理咨询追求的意境 。而心理咨询的目标则是使人更好地认识自我、开发自我、激励自我 。
书中讲了作者在哈佛大学给学生做咨询的案例 。每一个咨询案例都使来询者和咨询者得到了成长,并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从书中,我也了解了更多的心理咨询知识:
【登天的感觉读后感】首先,我不知道心理咨询场所的布置会这么重要:“我把它布置得很温馨也很具艺术特色我要让人们一进到我的屋子里就情绪放松精神舒畅这对于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暗示作用十分重要” 。其次,心理咨询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告诉别人怎么办”,而是帮助来询者探讨问题,并推动来询者独立思考,最终是“自己拿主意” 。就好像作者一开始在主观上莫妮卡做了主一样,这样是很不妥当的 。还有,不能凭经验办事,它是心理咨询之大忌···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关于“性取向”的案例 。虽然从生理心理学中了解到,人的性取向和基因因素、非基因生物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却没有想过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及意识选择 。在看这个案例之前,我一直不能理解同性恋者 。虽然说不能歧视同性恋者,但有很多人因为对这种现象的不理解而对他(她)们歧视和偏见 。
可是,大多数的我们有没有真正地了解过同性恋者的内心世界呢?通常男(女)同性恋或双性恋最初意识到他们的性取向与社会规范不同时感到恐惧、异常和孤独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一个人并不能选择是同性性取向还是异性性取向 。在中国,法律上虽未明文禁止同性恋,但是我国法律都是以异性恋为立法前提的 。因此,我国是不赞成同性恋的,同性恋受到的歧视和社会偏见还是不可避免的 。
“同性恋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它完全是个人的生活选择,就相当于你有权利选择你的舞伴或生意伙伴一样”,这是一位在哈佛同性恋协会的女孩子对同性恋的看法和感受 。在美国,很多人的性取向的选择只是一种时髦的追求—他们只是想试一试 。在作者对汤姆的案例分析中,发现,他涉入同性恋只是表面现象,而他与父亲的代沟冲突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才是其深层 。这些,是最让我惊讶的 。同性恋对某些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居然是为了崇尚自我和标新立异,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和反叛精神!我想,如果无性恋也能张显个性,想必也会在美国流行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