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后感1000字( 三 )
叶子在《雪国》中一直是有些虚幻的存在,她若隐若现,却承担了岛村心目中近乎女神的形象和整篇文本中悬念冲突的集中体现 。她是谁?她是关心她弟弟的姐姐,或者似乎是将行男照顾得无微不至、旁若无人的情人,亦或者还是与驹子不甚交好的情敌 。但同时,她柔弱,她有着好听的声线,她痴心,她不是艺妓 。她每次都在岛村的视野中飘然而过,愁情满怀,欲语未尽 。如果说驹子还是可感有触的女人,那么她只能尽似于仙,或者更确切地说,尤物 。不只是岛根对她有很多疑问,读者也是 。而这些疑云,随着作者对她向善、向美这两个维度的描绘直接有些失真却又确切地成全了她的“神性” 。这就似乎注定了她不能跟着岛村去东京,她只能逝去,因为有神性的东西总是不能融于世俗的 。所以她丧命了,在一场火灾中 。对她生命终结的场景的描述显得凄美悲壮,“女人的身体,在空中挺成水平的姿式”,“叶子落下来的二楼临时看台上,斜着掉下来两三根架子上的木头,打在叶子的脸上,燃烧起来 。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 。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曳着 。”而需要注意的是,面对这样的死亡,川端康成用了这样的描写“不知为什么,岛根总觉得叶子并没有死 。她内在的生命在变形,变成另一种东西 。”川端康成有着与文本中岛村相似的经历,且不说在岛村身上有着多少主体投射,川端康成就是借岛村的感觉告诉读者,她并没有死 。那她变成什么了呢?或者蚕,或者仙,大概是随着神性飞升了吧 。她本就是“叶子”,本就该长存着,就算以飘零的姿态 。
而作为振保的妻子在的烟鹂相对于叶子的精彩来说,就显得相当淡漠了 。()如果说以叶子作白玫瑰是突出其圣洁的话,那么烟鹂的白就只能是扁平、单调 。虽然张爱玲在开篇就说,“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但很明显,烟鹂给人的感觉没有圣洁,只有乏味 。她是女学生,她最开始的时候有着少女的美,也与婆婆相处融洽,但这样或许由于新鲜产生的正面效应太短暂而很快就消失了 。她因生女儿很吃了些苦头而觉得可以发些脾气,婆婆却以为她未能生儿子所以不待见她,于是终于搬离了她与振保的家;而时间长了之后,振保也觉察出她的乏味 。她不会与人交际,在家里没有地位,连女佣都可以给她脸色看 。她好心表现出与客人的亲近,却常常过分,常常以祥林嫂般的诉苦方式因而引起客人的反感 。她在振保的生命里几乎没有存在的位置 。或许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义和存在感,她与在振保眼中相当不堪的小裁缝偷情——只有在比自己更“低”的人那里,她大概才会发现自己的价值 。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讲,这个女人都不圣洁 。凭着张爱玲对世情的洞明,她大概不是想创造一个失败的“圣女” 。她的意旨大概是在写明平常夫妻生活的单调 。它就是这么无聊,这么惹人厌烦,而这就是活生生的生活 。于是,最后的结局里,坏过一阵子的振保又突然变回了“好男人”,生活如常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