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 二 )


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成为如此有效的说服他人的工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所蕴藏的极大力量 。在它的影响下,人们很轻易地就会答应一个在没有负债心理时一定会拒绝的请求 。即使是一些平时颇具影响力的因素,与它一比也会相形见绌 。
一个老师想测验一下学生们对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掌握程度 。有一个问题是‘我给予’的将来时是什么?结果有一个学生信心十足地答道,‘我索取’ 。虽然他可能犯了一个语法错误,但他对一条更博大的社会原理却掌握得完全正确 。
著名法国人类学家马塞尔 。毛斯在描述人类文明中的送礼过程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压力时说古这样的话:给予是一种义务,接受是一种义务,偿还也是一种义务 。尽管回报的责任感是互惠原理的核心所在,但互惠原理之所以那么容易被人利用,却还是由于上面提到的接受的义务 。我们接受恩惠的义务感削弱了自己的选择能力,把决定我们会对谁负债的控制权交到了他人的手中 。
相互退让是利用互惠原理来使他人答应自己的请求的另一种方式 。与给人一点好处然后要求他们回报的直截了当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比较微妙,但有时候却更加致命和有效 。妥协也可以是一个互惠的过程,因此人们可以先主动做出一个让步,以迫使对方也做出让步,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简单的技巧可以称为“拒绝—退让”策略 。
营销是一门学问,而学好营销,就在于注意身边的这些看不起眼的原理,成功的营销就在于这些小小的积累 。

影响力读后感(二)
在没看《影响力》这本书之前,我对影响力的见解很简单 。以为就是个人魅力 。在这里,我想举一个对我影响很深的事例 。
小时候,我有个小伙伴,长得很灵气,样样事情都很强,玩耍也不例外 。我虽然跟她很要好,但这并不能减弱我对她的羡慕跟嫉妒 。当时有段时间流行玩公仔纸,有点类似于赌博,我在那一段时间,费尽心思从别的伙伴那里赚了很多,当宝贝似的 。
我找来她跟我一起玩,可是我从头输到尾,我的心里越来越生气,脸色也越来越难看,简直到了崩溃的边缘,最终我无比沮丧地把这几天赚到的全部家当都输给她了,就在她赢完我最后一张的时候,她慷慨地把赚我的全都还给了我,还把她自己所有的都送给了我 。这些公仔纸在当时那段时间对小孩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我输了,虽然心里极度不舒服,但我并没有无理取闹,还是相当淡定的 。
不可否认,还是一个孩子的她,是多么聪明,在我面临失去一切的时候给了我两倍,即将讨厌她的时候,成功地转化成死心塌地的感动 。
没看《影响力》之前,对影响力的理解是很感性的,以为特定的人,特定的情境,影响特定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