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读后感( 三 )
短短30年的人生,却充满了辉煌与精彩 。项羽从小就显现出来的霸气注定了他能成为一代枭雄 。学书不成,学剑亦不成,却要学万人敌 。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让叔父项梁都相信,他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青年时期的籍就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无不惧之 。
钜鹿,是项羽的一个起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振臂间得到应验 。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他注定,是楚国人的骄傲 。
垓下决战,韩信指挥汉军排出十面埋伏的阵法,项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的包围之中:兵无粮,马无秣,军无援 。在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无险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坚守战的 。项羽是军事天才,他深知这一仗的败局已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围求生 。胜败乃兵家常事,打成这样的结局,他心中无可奈何,也异常难过 。
夜已深,他无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姬才能够明白 。他坐在帐中,与虞姬相对而饮,处在极度烦恼而又极度兴奋的状态中,学书“足以记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样的豪迈诗句 。虞姬则和唱说:“汉兵以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着爱与恨,更何况项羽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当虞姬拔剑倒地时,不流泪的盖世英雄,万感交汇,抱住他心爱的虞姬,放声痛哭 。
带着八百精兵的项羽在最后扔奋力拼杀,斩敌数百 。但是他只是一个人,面对的确是几十万大军,他累了,他选择了牺牲而不是偷生 。乌江自刎,项羽抛开属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骏马 。战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乌江岸边,他的血流进乌江,让这江水有了灵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涛,冲去了夕阳下的最后的残戈……
乌江流水滔滔而去,历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笔,也留下项羽的遗憾,项羽让我有了太多的感受,他的身旁有热血的江东子弟,有虞姬,有乌骓,他本可骑马追风 。他的自负让人羡慕,但风中的低语却诉说着自负所带来的危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不是故事,无法有善变的结局 。项羽的血流入家乡的水,这水的一旁是他曾经守护的地方,而他也将在这萦绕千年 。不禁为他叹息,不禁责问,历史为何选择了刘邦,而没有选择项羽?
历史长河,无论多么汹涌,多么绚烂,多少英雄,都成过往 。我只是站在历史长河边缘的看客,无法涉足去改变命运的轮迹 。
推荐阅读
- 三个傻瓜读后感
- 三角地读后感400字
- 容斋随笔读后感
- 撒哈拉沙漠读后感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后感
- 三寄小读者读后感
- 日月读后感
- 三国志读后感2000字
- 撒哈拉的沙漠读后感
-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读后感